2020年7月,一颗肉眼就能观测到的彗星现身多国天宇。这颗被命名为新智彗星的天外来客到底是什么?从哪来?又为什么获得了如此多的关注呢?
新智彗星的前世今生
彗星在远离太阳时只是个云雾状的小斑点,是一块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大脏雪球”。在向太阳运动的过程中,经过木星时开始解冻。太阳的热量将冰蒸发,在慧核周围形成气体和尘埃的晕,而当它们接近火星轨道时,在太阳风的吹动下,便开始长出一条永远背离太阳的尾巴。
而当新智彗星还是渺渺星海中的一颗“小透明”时就已经被发现。2020年3月27日,NASA的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了这颗天体,当时它的亮度只有约18等,远低于人肉眼可见的亮度。
2020年4月,这颗彗星以发现它的项目名称”NEOWISE“命名,彗星编号为C/2020 F3。7月16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将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确定为“新智彗星”。
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新智彗星也越来越亮,以至于成为了夜空中“最靓的仔”。在7月3日掠过近日点时,它的视星等已在0等上下,一跃成为北半球继1997年发现的海尔-波普彗星后,迄今为止可观测到的最亮彗星。
为什么同一颗彗星的亮度变化会如此巨大?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彗星本身并不会发光,之所以能够被我们看到,是由于反射了太阳光。在彗星接近太阳的过程中,太阳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因此它看起来越来越亮。
另一方面,当彗星离太阳越近时,它的运行速度不断加快,导致尘埃彗尾拉得更长,他看起来就越来越亮。除此自外,根据目前的观测和推算,新智彗星可能拥有一个直径约5千米的较大慧核,这使其能在接近太阳的过程中幸免于解体,这也可以解释它的高亮度。
新智彗星从哪来?
要弄清楚新智慧星的来源,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奥尔特云:长周期彗星的大本营。
荷兰的天文学家奥尔特在对长周期彗星进行研究后发现,很多长周期彗星的远日点位于距太阳50000~150000天文单位的区域内。由此,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那里存在一个长周期彗星的大本营,也就是奥尔特云,当一颗恒星掠过时,它的引力可能会推动奥尔特云中的一颗小天体进入内太阳系,成为长周期彗星。
而新智慧星正好就是一颗长周期彗星。所以,它很可能发源自奥尔特云。
为什么新智彗星备受瞩目?
吸引众多星空爱好者开启“追星之旅”的新智彗星,不仅因为其亮度肉眼可见,还因为这是一颗约6000多年才能再回归一次的彗星。彗星的轨道可能会受到行星的影响而产生变化,随着这次闯入内太阳系并再次远去,新智彗星轨道周期可能会从4000多年增加到约7000年。但在整个2020年7月内,彗星都将维持人眼可见的亮度。最迟在8月下旬,新智彗星便会完全退回人眼不可见的亮度。
而彗星之美,美在尾,但即使在观测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也很难用肉眼直接看到它的彗尾,需要一些器材来辅助观测,如双筒望远镜。它便于携带且价格适宜。使用双筒望远镜观测新智彗星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瞄准”彗星。可以提前利用电子星图来确定当天彗星的位置,再利用星桥法或者利用周围亮星来定位它。
科学家的“香饽饽”
在欣赏彗星之余,科学家还可以从中获得重要的科学信息。1994年7月,一次彗木相撞事件震惊了世界。一颗名为“舒梅克-列维9号”的彗星在木星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彗核破裂成21颗,在数天内相继“轰炸”了木星表面。这样的撞击至今使人们心有余悸——如果这次事件发生在地球上,必然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成了科学家们研究彗星的重要目的之一。
除此之外,它还带有很多太阳系的原始信息,如氢同位素丰度,在早期太阳系的不同位置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虽然不同彗星的形态、质量、轨道等有很大差异,但它们有个共同特征:皆含有冰。地球上的水很可能来源于早期的彗星碰撞,科学家们通过对比地球上水里的氢同位素丰度和不同彗星的数据,再结合各类彗星的轨道,可以估测太阳系早期的演化模型。
趁新智彗星还未走远,赶快去星空找找它吧!
参考资料:
[1] 新智彗星6000年回归一次 你可别只是看个热闹.新华网.[2020.07.28]
[2] CometNEOWISE Sizzles as It Slides by the Sun, Providing a Treat forObservers.NASA.[2020.07.09]
[3]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为“新智彗星”.中国科学院网.[2020.07.17]
[4] Oneof the brightest comets in decades is passing Earth. Here’s how to see it..国家地理.[2020.07.09]
[5] (美)戴维·A.阿吉拉作者;(美)克里斯丁·普兰姆,(美)帕特西亚·丹尼尔斯特约作者;李太东译. 美国国家地理认识我们的宇宙 行星、恒星、星系[M]. 2012:72页,74页
[6] Howto See Comet NEOWISE.NASA.[2020.07.14]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