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25期活动
“吃货,这边请”

本期演讲嘉宾
张秀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花卉资源与育种执行首席
中国园艺学会牡丹芍药分会理事长
《国色天香盛世开,花遂人愿可成真?》

张秀新采访视频: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花卉资源与育种执行首席张秀新眼中,牡丹脾气倔强。
“牡丹的遗传改良很慢,一粒种子到发芽、开花,要5年,而选择一个品种要10到20年时间;而且牡丹花期非常短,不像月季一年四季都开花——牡丹只有春天开放,所以,让花遂人愿很难。”

牡丹 | 图虫创意
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首,牡丹是很多中国园林的必选甚至首选。“为了园林景观,我们主要攻克的难点就是牡丹的短暂花期,希望它一年四季都能开花。”
为了改良牡丹品种,张秀新和团队成员利用文献和实地走访,追踪了全世界的牡丹。“牡丹原产中国,在盛唐时期随着遣唐使去了日本,18世纪又进入欧洲,19世纪进入美国,然后传遍了全世界。”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育种特色,形成了不一样的牡丹品种资源。“比如,中国人喜欢花特别大的品种,而日本人就喜欢简简单单露着花心、花瓣单薄但花色特别艳丽的品种,到了美国,美国人就把牡丹跟芍药杂交,又成了不同的花。”
“我们走遍了全世界,就是为寻找不同开花、不同习性的资源,然后跟我们中国的牡丹资源进行杂交,最终目标还是想培养出 一年四季开花的牡丹 。”张秀新解释,这是她科研的最终课题,“可能我这一辈子也就做这么一件事。”
上大学时,张秀新选择了园艺专业中的花卉方向,读硕士时跟着导师开始做牡丹的花期调控,到现在二十年。“当时选专业也年轻,小女孩喜欢花,有那种爱美之心,其实对牡丹不了解。随着长期摸索和研究,慢慢地,牡丹就成了我的日常生活,我家里人说我除了牡丹啥都不懂,但是一说牡丹就滔滔不绝。”
二十年,只做一件事情—— 花期调控 。身处这个冷门行业,张秀新也有过困惑:“那时候大家都在买房子,在开发东西,而我在种牡丹。我也纠结过,因为很多人会问,研究花对人的意义在哪?我一直在寻找我这辈子做的事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大家对花、艺术、对传统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张秀新也愈发感受到了她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国,牡丹不仅仅是花,更是文化象征。花卉其实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以牡丹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蓬勃发展,也意味着经济文化的复苏,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牡丹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蓬勃发展,也意味着经济文化的复苏 | 图虫创意
在张秀新看来,科学家要能沉下心来做事,能坐得了冷板凳,“现在很多人都想挣快钱,但是,要成为科学家,不管是个人努力还是国家培养,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所以,还是要沉下心来,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我来说,能把牡丹花育种工作做好,就觉得此生无憾。”
9月19日,欢迎来天津滨海演艺中心实验剧场,听张秀新老师讲讲牡丹的故事。
监制:吴欧
策划/编辑:麦芽杨
撰稿:范可鑫
排版:凝音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