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为痛经?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
西医学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继发性痛经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痛经的发生与冲、任二脉以及胞宫的周期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与肝、肾二脏也有关联。
如若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不和,脉络受阻,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此外,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虚弱,肝肾不足均可使胞脉不通、胞宫失养而引起痛经。
02 痛经临床表现
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疼痛可放射到胁肋、乳房、腰骶部、股内侧、阴道或肛门等处。一般于经期来潮前数小时即已感到疼痛,成为月经来潮之先兆。重者疼痛难忍,面青肢冷,呕吐汗出,周身无力甚至晕厥。
(1)寒湿凝滞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冷,苔白,脉细或沉紧。
(2)气滞血瘀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
(3)气血不足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且有空坠不适之感,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弦。
03 针灸治疗
(1)治则
寒湿凝滞、气滞血瘀者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气血不足者益气养血、调补冲任,针灸并用,补法。
(2)处方
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
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
(3)穴解
关元属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温经散寒、调补冲任;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
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阴经郄穴治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
十七椎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
(4)加减
寒湿凝滞加灸水道温经止痛;
气血瘀滞加合谷、太冲、次髎调气活血;
气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痛。
04 如何防治痛经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治疗易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一般连续治疗2~4个周期能基本痊愈。
对继发性痛经,针灸可减轻症状,但要及时确诊原发病变,施以相应治疗。
经期应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防止受凉或过食生冷。
作者简介:
○从事针灸理论与临床研究、腧穴优选及配伍规律研究、经穴外治法研究。
○主持、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8项,发表第一(通讯)作者核心期刊论文21篇,副主编、参编学术著作7部,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擅长过敏性疾病(鼻炎、湿疹、荨麻疹等)、儿童青少年近视、脾胃病(慢性胃炎、腹胀、腹泻、消化不良、胃下垂、胃溃疡)、失眠、 头痛、面瘫、耳鸣耳聋、肩周炎、颈肩腰腿疼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经、带状疱疹等疼痛病症、慢性前列腺炎、便秘、高血压、中风后遗症、亚健康调理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周六、周日上午
出诊地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统疗法科-门诊楼8楼
来源: 曹方针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