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野螟又名桃蛀螟、桃蠹螟。属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台湾等地。主要以幼虫蛀食果实为害。幼虫多从果柄蛀入,蛀食幼嫩种子和果肉,蛀孔外堆积有用丝网粘附的红褐色粪粒团,并流出透明胶汁。每头幼虫可转害3~4粒果实。成虫则吸食成熟的葡萄等果实的汁液。成虫体长9~14毫米,翅展20~26毫米。全体橙黄色,前翅、后翅、胸部、腹部背面均散生黑色斑点,前翅有23~28个,后翅有10~16个,胸部背面6个,腹部除第二和第七节外,每节背面有3个。雄虫腹末黑色毛丛明显。卵椭圆形,长0.6~0.7毫米,初为乳白色,后期红褐色。幼龄幼虫乳白色,淡褐色毛片大而明显。老熟后体长25毫米左右,头部暗褐色,胸腹部颜色多变化,有暗红、淡灰褐、浅灰蓝色,腹面多为淡绿色,前胸背板黄褐至深褐色。胴部各节背面有4个毛片。蛹长约13毫米左右,黄褐色。腹部第五至七腹节各有1列小刺,腹末有卷曲细长的臀刺棘6根。【生活习性】 此虫发生代数因地而异。辽宁南部1年发生2代,陕西、山东为2~3代。南河、江苏为4代。湖北、江西为5代。多以老熟幼虫越冬,少部分以蛹越冬。华北地区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至6上旬,第一代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长江流域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为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7月末至8月下旬,第三代9月上旬至10月下旬。桃蛀螟各虫态平均历期为:卵期5~6天,幼虫期13~19天,越冬代虫幼虫期约230天,蛹期8~10天,越冬代为19.6天,成虫寿命8~15天产卵前3天。老熟幼虫多在果树老皮细缝、堆果场、向日葵花盘及落叶、玉米与高粱的残株茎秆中越冬。成虫羽化多在下午19~22时进行,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向性强。产卵多在夜间21~88时进行,每头雌虫产卵10粒左右。幼虫多在清晨孵化,出壳后先在果梗、果蒂基部吐丝蛀食,蜕皮后浸入果心,取食幼嫩种子、果肉。幼虫有转害习性,为害20余天后老熟,在果内、果间等处结茧化蛹。【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消灭越冬幼虫。在幼虫越冬前在树干上束草诱集越冬幼虫,清理果园周围的玉米、高粱、向日葵、蓖麻等作物的残株落叶,结合刮树皮,集中烧毁,以压低虫口密度,减少虫源基数。②即使摘除受害果穗。③果实套袋。在套袋前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喷杀杀虫剂1次。④成虫发生期的测报:使用红糖1份、醋4份、果酒0.5份、水10份的糖醋液,放于碗中,傍晚挂在园中,逐日记载诱集娥量。或使用性信息素诱集。在果园中选间隔30~50米的树5~6柱,距地面1.5米的树荫处,各挂1个性诱剂诱捕器(或口径16厘米的瓷碗),用铁丝穿1个诱芯(聚乙烯管为载体,含性诱剂0.5毫克)横置碗上中央部位,碗内盛0.1%洗衣粉水,睡眠距诱芯1厘米。(2)药剂防治  当成虫连续出现且数量猛增时,表面已进入羽化盛期。2~4天后为产卵盛期,7~8天后为幼虫孵化盛期,可以在产卵盛期喷药。常用化学药剂有:50%杀螟松1000倍液,对卵、各龄幼虫及各代成虫均有高效,注意应在采收前20天使用。此外可选用2.5%敌杀死2000~3000倍液,90%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倍液。编辑: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