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狮子的声音惊天动地,穿透力很强,常常吓到众兽,人们通常用“狮吼”来形容它的叫声。

由此衍生的“狮子吼”功,被誉为少林寺的秘传奇功,高手发出后常令敌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此功也成为武侠小说或影视剧中武林高手们竞相修习的上乘武功。

其实,高过“狮子吼”的动物有好几种。前段时间发布的网络热文《盘点自然界中声音最大的10种动物》中,狮子声音在110-114分贝之间,排名第十。排在它前面的动物里,有一种声音高达128分贝、传播达5公里远的猴子。它就是名符其实的吼猴

图片

集体吼叫的吼猴 图源:Artemii Sanin shutterstock

01

树上生活的“悬猴”

吼猴属于灵长目蜘蛛猴科吼猴属,主要生活在美洲的热带雨林,身体粗壮,成年猴在7公斤以上,是最大的美洲猴。

吼猴的特点之一是尾长且具有缠卷功能,因此曾被纳入卷尾猴科,还被称为悬猴。成年吼猴的尾长在70-90厘米之间,与身长一般长。猴尾的主要功能有两种:一是把自己倒吊起来,用嘴直接吃树叶、果实或花;二是用尾巴把食物勾到身前,放进嘴里。尾巴干了前肢的活儿,前肢可用来攀爬或抱吊树枝。

作为个头中首屈一指的悬猴,吼猴因具有强有力的前肢而成为树林间跳跃的高手。它们喜欢长时间呆在树上,连雌猴育儿和哺乳都在树上进行。当幼崽不小心掉到地上后,雄猴便向雌猴大吼大叫,直到雌猴下地把幼崽抱回树上为止。

由此得知,吼猴家庭中,雄猴承担保护家庭的责任,同时也具有支配其他成员的权利,是说一不二的“家长”。

事实上,雄猴家长还有冷血的一面。它会严格控制本家庭的成员数量,一当数量超过限制时,它会从年龄最大的子女开始,将其驱逐出家庭。如果子女都只是幼崽,它会等幼崽成熟后再进行驱逐,但从此不管对方是否能组建自己的新家庭。

图片

南美丛林中的吼猴 图源:Wikipedia

02

吼声响亮的“君子”

在北美洲哥斯达黎加的林间,人们常常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吼猴通过尾巴缠绕或前肢抓抱树枝进行穿梭。它们常常坐在树上享用叶子、果实或花朵,并时不时发出响亮的吼声。

顾名思义,吼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叫声响亮并传得很远。它们脖子很粗,嘴和下巴都很大,喉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舌骨(其实就是盒式的共鸣器)。吼猴收缩胸腔压出空气后,气流通过舌骨上的一个口传到口腔这个巨大的“低音炮”,从而形成巨大而低沉的吼声。

开始时吼声时断时续,后来如同串串雷声,再经过林间树木的共振,把声音传出数公里远。

图片

吼猴的高音 图源:Artemii Sanin shutterstock

虽然吼声比较耗费体力,但吼猴尤其是雄猴仍会每天多次吼叫。除了前文所讲当幼崽掉到地上,雄猴吼着指挥雌猴下地抱起来外,吼猴还会保持一些固定的吼叫习惯。比如成年雄猴喜欢在清晨发出持续性吼叫,一是清清口腔和喉咙,二是警告其它族群不要靠近自己的领地。

争夺领地也是“猴吼”功的主要施展平台。吼猴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当一个猴群进入另一猴群的领地后,后者会主动发起示威性吼叫。两队的战斗是这样的:猴群自动站成两队,雄猴站在队伍的前面吼叫,雌猴和幼猴在后面助威。

战斗由雄猴的吼声大小和持久来决定,气势大者获胜并占据领地,另一猴群主动离开。无论胜负如何,双方绝不发生肢体冲突。这种动口不动手的“君子”作风,在动物界极为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喜欢大吼大叫的灵长目动物中,除了吼猴外,还有著名的长臂猿。长臂猿从天亮开始发出猿啼,长者可达数小时,以向其它同类告知自己所在地盘的位置,让对方“不准前来侵犯”。这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的科学原理。

图片

吼猴在跳跃 图源:Artemii Sanin shutterstock

03

多吃懒做的素食者

除了吼叫外,吼猴很少活动,它们白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躺或睡在树枝上,是同类中出名的懒虫。有科学工作者甚至称其为“懒吼猴”。

不愿活动的主要原因,关系到吼猴的生存方式、进食特点等。吼猴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喜欢吃叶子、果实和花朵等,没有强悍的攻击力和防御能力,所以只能尽量通过树上生活等方式来保护自己。

此外,它有两个突出的进食特点:一是吃东西很慢,完全可以说是细嚼慢咽,对于它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比吼叫和进食更重要的事儿;二是食量很大,每天吃的东西分量可达自身重量的一半。

吼猴吃得慢、吃得多,与地理环境直接相关。虽然热带雨林生长的都是常青型树木,树叶量非常充足,但它们并不喜欢那些占热带雨林绿植食物绝大部分比例的树叶。因为这些树叶营养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吼猴肚中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

换言之,就是热带雨林的大部分树叶吼猴食用后都消化不了。即使是含丰富蛋白质的嫩叶,但因含糖量低,吼猴也只是选择性吃食。

图片

正吃叶子的吼猴 图源:Wikipedia

为了满足如吼叫等日常活动的能量需要,聪明的吼猴一方面选择慢吃、多吃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躺睡及性别分工来实现。性别分工是这样的:雄猴负责保护猴群、指挥统筹全家事务;雌猴负责生育、照料后代及雄猴安排的临时性事务。

呵,这与古代人类的家庭分工何其相似,怪不得属于灵长目动物!

【参考资料】

1.《雨林中的大嗓门——吼猴》,《青少年科苑》2009年6月

2.《雄性吼猴的“鱼与熊掌”》,徐景煊,维普期刊专业版

3.《猴年话猴》 ,乔轶伦,《生命世界》2016年4月

4.《灵长类动物的运动方式浅谈》,杨东,《林业调查规划》2008年1期

END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心与纸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