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大家对它是什么印象?又脏又臭还恶心?

抑或是对植物生长有益的肥料,小时候就听过这样一句话“庄稼一枝花,全靠肥(粪)当家”。

但好像除此之外,大多数人想不到对便便的其他形容词了...

那么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形容词:“真香~”

没错,摆脱了便便固有脏臭形象,世上还有散发着香气的便便,它就是抹香鲸的排泄物。

抹香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齿鲸,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洋,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但准确来说,只要海域没结冰,都有可能看到它的身影。

作为鲸类,不同于海豚以“卖萌出道”,抹香鲸靠的正是自身的排泄物而逐渐为人所知。

说了半天,大家可能对抹香鲸的便便还没有个直观的感受,其实它还有个响亮的名字——龙涎香。

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

据说这玩意最早还是在中国汉代发现的,相传有一个渔民从海里捞到一块“灰白色的石头”,起初“石头”上散发着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是放置数日干燥后却散发出了香气,焚烧的话,香气更甚。

当地官员一看此物香气经久不散,于是当做宝贝谨献给了皇上,慢慢的,这就成了宫廷御用香料。

关于龙涎香在历史的价值,用钱来形容或许是最直观不过了。

据《广东通志》记载:嘉靖、万历年间外国商船上交易的龙涎香,每两价值百两黄金。

嘉靖四十一年,当时的户部尚书高燿进献了八两龙涎香给嘉靖皇帝,嘉靖帝龙颜大悦,当即赏赐白银八百两,并加封太子少保。

于是,在当时东南沿海地区的龙涎香贸易一度极为繁荣。

那么龙涎香这种经久不散、备受皇室贵胄追捧的香料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俗话说,吃下去什么,拉出来的东西多少能窥见一丝食物“生前”的影子。

由于抹香鲸在吃东西方面有自己的独特口味,它们喜欢吃乌贼和章鱼类的生物,而这种生物口中有坚韧的角质颚和舌齿,这是难以消化的。

当角质颚和舌齿在抹香鲸胃肠内慢慢积聚后就会刺激肠道,然后肠道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蜡状物,将这些食物的残核包起来,并随着排泄物一起排出体外,因此在其中还夹杂着少许类似鱿鱼喙样的物质。

但是刚排出体外热乎的便便可不是龙涎香,这是一坨实实在在的粪便...

只有在水面上经过长期漂浮日晒氧化而成坚硬蜡状,才是作为香料的龙涎香。

龙涎香的价值也和漂浮时间成正比,漂浮时间越长,价值越高。

漂浮十几年的龙涎香呈现褐色,价值最低,而百年的龙涎香颜色呈灰白色,价值极高。

在2012年,英国有个小男孩在海边偶然捡到一块重约600克的龙涎香,价值约40万人民币...(我去海边为什么只能看到沙子..)

了解了龙涎香如何而来的,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它的香气又是来自于哪里?

实际上龙涎香香气成分包括五种成分:降龙涎香醇(2)、γ-二氢紫罗兰酮 、γ-降龙涎香醛(4)、γ-环高香叶氯代物和降龙涎醚。

其中降龙涎醚是主要香气成分,其实其他四种都不是香气...

比如γ-环高香叶氯代物实际上是海水的气味,γ-二氢紫罗兰酮则是淡淡的烟草味道,只有降龙涎醚具有温和、细腻、持久的麝香性动物香韵。

由于龙涎香过于昂贵,降龙涎醚的人工合成品开始出现,虽然不如龙涎香气味丰富持久,但好歹也是龙涎香出来的,而且成本也比较低,因此在香水行业被广泛使用。

但人工合成的终究比不上天然的,天然的龙涎香不仅香气绵长,而且还具有定香作用,如果在香水中加入少许龙涎香,喷洒在皮肤上可以形成一层极薄的薄膜,以此延缓香气的挥发,保留更持久的香味。

那这种香水想必很贵吧。

应该很贵吧,不过现在压根就没有添加龙涎香的香水卖,所以咱也不知道有多贵。

因为鲸类在上个世纪被大肆捕杀,其中抹香鲸的数量大幅减少,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龙涎香的产量也不会多。

据资料记载,约三十年前,世界龙涎香年交易量为600千克,而近几年,最少的年份已不足100千克了。

因此龙涎香已被禁止作为添加剂加入香水中。

来源: 趣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