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防治恶性高热专家共识工作组在中华麻醉学杂志发表了《中国防治恶性高热专家共识(2020版)》,针对恶性高热的定义、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救治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了依据。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要遗传方式的临床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应用挥发性吸入麻醉药。据文献报道,全身麻醉下儿童MH的发病率(1/15000)高于成人(1/50000),男性多于女性。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MH病死率就高达90%。随着MH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以及针对性治疗药物的普及,MH病死率并未得到更好的改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MH病死率仍然高达73.5%。
下面,我们通过一则漫画故事来加深一下对于MH的认识。
他叫穆昊(MH),今年八岁,身高130 cm,体重24 kg,快乐生活,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朋友。
一天,小昊突然腹痛,右腹部还摸到了一个包块儿,疼痛难忍,被家长送到医院治疗。
经过帅气医生哥哥的诊断,确认小昊为嵌顿疝,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完善手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II、心电图……
麻醉科医生向小昊和妈妈讲解了麻醉方式和相关并发症。妈妈作为小昊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手术进展顺利,但在手术即将结束时,麻醉科医生发现小昊:①呼气末二氧化碳突然升高;②体温急剧升高;③心率也逐渐加快。
小昊情况还在持续恶化:①心电图呈室性心动过速;②体温高达42℃;③发生了肌强直。
麻醉科医生根据小昊临床表现,高度怀疑是恶性高热……
根据MH临床评分,麻醉医生迅速做出判断……
多学科协作,时间就是生命!迅速实施多科室抢救……
采取多途径物理降温:冰袋、冰盐水……
10分钟之内,输注注射用丹曲林钠……
经过多学科的及时救治,小昊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经过基因检查及咖啡因-氟烷离体骨骼肌收缩试验确诊为恶性高热。
小昊被安全转回病房~
麻醉科医生向病房护士交待术中病情变化,嘱丹曲林钠仍需以0.25 mg·kg-1·h-1静脉持续输注24小时,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4小时后,小昊病情稳定:①核心体温38 ℃;②CK持续降低;③无肌红蛋白尿;④无肌肉僵硬;护士遵医嘱停用丹曲林钠。
患者:看完漫画,才知道发生恶性高热是这么可怕!我还想多了解一点,可以再向医生咨询几个问题吗?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又充满奥秘的生命体,携带MH遗传基因的人,并不一定会发生MH,但这会增加患病几率。恶性高热临床表现多样,迅速做出精准诊断实属不易。临床医生需要结合家族史和临床表现,通过MH评分表、咖啡因-氟烷离体骨骼肌收缩试验、基因检测等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目前,麻醉医生们正试图研究恶性高热的快速临床诊断方法,并通过多学科交叉协作开展分子遗传学研究。若想彻底攻克恶性高热,还需科学家们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但我们坚信:MH的“真面目”终将越来越清晰!
来源: 围术期医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