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我国洪水灾害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科学的洪水灾害防御体系?6月27日,在河南省首届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论坛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教授孙东亚介绍了我国洪水灾害特点与应急管理技术需求。

孙东亚说,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位于东亚季风区,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海洋水汽侵入大陆后受三级阶梯影响和控制。我国洪水灾害防御措施,受海陆环流、季风和热带气旋以及三级阶梯的影响控制,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60%~8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汛期的5—9月份,同时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孙东亚介绍,全国已建堤防30多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多,水库9.8万多座,总库容8953亿立方米。大江大河重要河段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重要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

孙东亚说,我国洪水灾害防御措施以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为例,主要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以平原洪涝水灾为主,涝灾问题较为突出,历史上多次发生大洪水,沂沭泗水系洪水来势猛、调度难;山丘区有暴雨山洪灾害并有台风灾害发生;汛期为5~9月,江河大洪水主要发生在6~7月。

孙东亚认为,洪水灾害应急管理有一定的技术需求,应具备科学合理的水工程应急响应技术方案,贯穿全过程的应急管理信息保障能力、高效实用防洪抢险装备和专业队伍。

对于应急管理业务平台建设,孙亚东指出,应强化应急管理关键环节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聚焦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工程抢险、人员转移,提高应急响应整体能力。强化部门专业技术单位之间协同作战能力建设,做到信息实时共享、工作无缝衔接、技术方案合理、人员合力增强,提高应急响应系统化能力。健全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互补协同机制,以专业力量为牵引,发挥社会力量灵活配置资源、高时效自救互救优势,提高全民防洪减灾能力。

来源: 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