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润滑油市场在不断扩大,我国在世界上已经逐渐成为润滑油消费的重要国家,随着比重的不断增加,我国润滑油要求也在不断被提升,我国对润滑油市场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多。

1、国外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国外在早期各大公司对润滑油的分类是依据原油的性质以及加工工艺分类的,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一般根据润滑油的粘度大小进行分类,长期以来也没有准确的标准,国际组织也一直没有对基础油进行准确的分类与命名。当前国际上已经具有严格的分类与标准,第一种为美国石油学会根据主要组成与特性进行分类 ;另一种是 Shell 公司根据粘度大小进行分类。美国石油学会为了达到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的标准,在 1990 年制定了基础油分类标准 API~1509,此标准当前主要是为基础油的互换准则进行服务的。API 基础油的互换准则是内燃机的生产商需要使用统一配方,不符合标准的需要换用统一标准的基础油。这样的标准会使得同层次的内燃机油减少进行试验的次数以及所需要发动机试验的次数。为内燃机生产商使用并且开发新的基础油赢得更长的时间。后来API标准得到了广泛的推广,API基础油分类见表1。

Shell 公司前期生产高档油的技术是加氢技术,Shell 公司是高档油生产的公司之一,公司生产的高档油粘度较高,公司为了在市场取得较大的先机,便根据公司特点制定了企业的标准,并且按照企业标准在市场上进行推广。但是公司只是根据粘度制定了标准,没有明确基础油与矿物油之间的区别,并且对于组成要求较为模糊,比较片面,不够全面。

2、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我国的中石化在20 世纪 90 年代颁布了企业的标准,这一标准主要原则为系统化的原则,按照石油的性质以及粘度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其中包括超高粘度、很高粘度、高粘度、中粘度、低粘度五类指标,见表2。一改往日的分类标准。2005 年中国石油企业根据 API 发布了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进一步修订了分类标准,后又逐步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对粘度、蒸发、损失、高低温性能、氧化稳定性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修改,与国际接轨,见表3。

表2 中石化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表3 中石化润滑油基础油粘度分类

API 的基础油分类标准对于目前国际润滑油的行情是比较适合的,我国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的国家标准,对于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石油生产技术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减少影响石油质量的成分,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促进我国基础油行业的发展。

来源: 清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