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颈动脉斑块小,颈动脉狭窄<50%,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是若斑块不稳定、破裂时,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或血栓脱落。当斑块随着血流堵塞脑部,可引起脑卒中。
所以即使没有症状,也要积极应对。
1.对于无症状/症状性颈动脉病变患者,建议进行医学咨询以促进健康饮食、戒烟和体育锻炼。
2.对于颈动脉狭窄>50%的无症状患者,应考虑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mg/日),主要用于预防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3.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过敏的颈动脉狭窄>50%的无症状患者,应考虑使用氯吡格雷75mg/日;如果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不耐受或过敏,应考虑双嘧达莫单药治疗(200mg,2次/日)。
3.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推荐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325mg/日)而非高剂量阿司匹林(>325mg/日)。
4.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推荐阿司匹林(75-325mg/日)和氯吡格雷(75mg/日)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75mg/日)应在支架置入术前至少3天开始使用,或在紧急情况下单次300mg负荷剂量给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在支架置入后至少持续4周,然后长期继续抗血小板单药治疗。
5.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联合或不联合依折麦布)用于长期预防卒中、心肌梗塞和其他心血管事件。
6.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血脂异常的患者(无论是否联合依折麦布),均应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进行降脂治疗。
7.对于无症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高血压的患者,建议降压治疗。
8.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糖尿病的患者,推荐控制血糖。
9. 不推荐对普通人群进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筛查。
10.对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性筛查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以优化危险因素控制和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非确定颈动脉干预的候选者。
11.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率为60-99%且手术风险为平均水平的患者,当存在一个或多个可能增加卒中风险的影像学或临床特征、30天卒中/死亡率<3%,且预期寿命>5年者,则应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12.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率为60-99%且手术风险为平均水平的患者,当存在一个或多个可能增加卒中风险的影像学或临床特征、30天卒中/死亡率<3%,且预期寿命>5年者,颈动脉支架可作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替代治疗。
13.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率为60-99%但被多学科团队视为“手术高风险”的患者,当存在一个或多个即使接受最佳药物治疗也可能增加卒中风险的影像学/临床特征、解剖结构有利、30天死亡率/卒中率<3%、预期寿命>5年者,可以考虑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14.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率为70-99%的患者,在确定严重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前,不建议采用颈动脉干预措施来预防认知障碍。
来源: 欧洲颈动脉粥样硬化管理临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