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一份最新癌症统计报告,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其中肺癌高达82万,排序第一,结直肠癌56万,紧随其后。同时,2020年国人癌症死亡数为300万,前五名依次为肺癌(71万)、肝癌(39万)、胃癌(37万)、食管癌(30万)、结直肠癌(29万)。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三亚哈医大鸿森医院名誉院长、普外科首席专家宋春芳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罹患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也呈“水涨船高”的态势,各个年龄段均不能幸免,其中以老年群体更容易被结直肠癌“拖下水”,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宋春芳教授分析指出,由于结肠癌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液或粘液,许多人尤其是老年朋友认为自己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大,或者因为年老体弱、胃肠功能不好,出现排便异样的情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往往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了。事实上,上述症状能否给予应有的重视,会不会及时到医院就诊和筛查,往往决定结肠癌患者能否获得根治,预后的差别也是巨大的。

一正一反的典型病例今年3月上旬,三亚哈医大鸿森医院普外科连续接待了两位结肠癌老龄患者,最终诊疗结果天壤之别。这其中,76岁的李阿姨因“腹部胀痛伴停止排气排便3天”迅速到医院诊治。经检查后,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不排除降结肠癌的可能,予以非手术治疗后病情不缓解,腹部胀痛加重,经宋院长、普外科主任冉启华团队深入讨论并征得家属同意,为李阿姨行剖腹探查手术,结果术中发现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交界处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找到了病灶所在,医生为她施行了结肠癌根治术,术后老人恢复良好,很快就出院了。

年届八旬的王大爷,住院前一天出现寒战高热,但并未放在心上。之后因“腹部剧痛伴排气排便减少5天”来三亚鸿森医院。入院时王大爷腹痛难忍,伴发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经医疗团队详细检查、积极抗休克并紧急手术,切开患者腹膜后,粪水和粪臭味喷涌而出;专家团队快速探查后发现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的结肠癌,结肠极度扩张、肠腔张力高、肠壁缺血、长段坏死伴穿孔、小肠嵌入盆腔导致挤压缺血坏死,大量粪便进入腹腔,由此酿成了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术中迅速切除结肠肿瘤、结肠及小肠坏死肠段,并做了造口术。但遗憾的是,因老人就医时间拖延长,术后感染程度太重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终告不治。

宋春芳教授就此评价说,现如今,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已经非常高,老人年龄早已不是手术的制约因素,术前合并症的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的监测与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的发生率,让老年人安享术后的“第二春”。问题的关键是,当发现存在消化道症状时,必须及早看医生,不能久拖不决,延误最佳手术时机。

结肠癌起自青萍之末被视为“静悄悄”发生的结肠癌,其中大部分是在身体里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过多次演变而悄然来袭的,大约需要10-15年;也有30%的结肠癌不经过腺瘤演化,而是直接以癌巢的形式登场的。宋春芳教授解释说,结肠的正常上皮细胞演进为增生微腺瘤,经过早、中、晚期腺瘤三个阶段,最终定格为癌,并随时间推移而浸润转移。临床中,结肠癌病因之谜仍未破解,但其相关高危因素逐渐被人们认识到,比如腺瘤和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过多脂肪、蛋白质的摄入、缺乏膳食纤维,以及年龄、肥胖、吸烟等。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经超过直肠癌,我国以41-65岁人群最多见,其中大中城市75岁以上老年人罹患结直肠癌的占比更是扶摇直上,占到总手术量的三成以上。而现阶段,结肠癌的死亡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分析结肠癌作乱的常见因素,宋教授总结了如下三点:一是管不住嘴,饮食不合理,患者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等食物;二是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对于潜在的蛛丝马迹,人们往往视而不见,或者是自行服用些消化药,解决了表面问题就不再关注了;三是对结肠癌的知识了解不足,从未定期接受结肠镜筛查,致使隐患酿成恶疾。

早诊早治,战胜癌魔事实上,若想早期锁定结肠癌,最好的方法就是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可及时祛除癌前的腺瘤病变。依据专家对指南的归纳总结,以下人群应被列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即:大便潜血阳性者、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曾有结肠炎息肉病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习惯改变,这些群体必须密切观察并重点关注。

宋春芳教授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了58个春秋,积累了大量的诊疗经验。根据他的建议,有家族息肉病病史者,应在30岁左右进行第一次结肠镜检查,根据情况1-3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有结肠癌家族史者,可在40岁上下接受第一次结肠镜检查,有息肉并切除的人1-2年复查一次,无息肉的3年复查一次;无结肠癌家族史者,可在45-50岁之间进行第一次结肠镜检查,有息肉并切除的1-2年复查一次,若无息肉可3年复查一次。与国外相比,我国结肠镜的检查费用较为低廉,建议以上人群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结肠镜体检。

宋教授介绍,当前对于结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临床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腹腔镜、机器人等医疗设备和放化疗、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形成,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救治,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宋春芳教授最后还提醒说,日常生活中,对于40岁以上有大便习惯和形状等异常改变的人群、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及50岁以上的人群,都要定期接受体检和肠镜检查,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肠道疾病扼杀在摇篮中。同时注重防患于未然,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肥胖,提倡健康膳食,这些都是预防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