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气温继续回升,蒸发加快,华北西北天干物燥。

无论黄河下游冬麦区春灌,还是黄河上游、西北各内流河水库的春灌,我国的治水、管水、用水,除了新疆兵团各地农垦系统“膜下滴灌”外,耕地零零碎碎的广大农村,大都停留在高耗水的人为暴露出来摊薄晾晒、白白蒸发式的灌溉阶段,这导致井水苦咸、地表盐碱富集、水资源越发短缺的粗放状态——这就是西北、华北“缺水,水苦,地碱”的根本原因。

新疆建水库547座,这些水库每年44%的水无效蒸发,向下游灌区下放水只占42.5%。甘肃有282座水库。

“库”原本就是存放的东西取出来的时候原模原样,实际上我们在西北干旱地区和华北干旱季节的水库,连同衬砌的渠道、大水漫灌的庄稼地、水波荡漾的湿地、水景,一起构成了治水、管水、用水的人工蒸发器——我们存放的东西并不是原模原样,而是由粗放导致迅速地、不应该地、越来越少:水苦咸了,地盐碱了。

我们的水科技是如此落后,水效率是如此低下。

然后就是国家投资西北华北再大办水利,工程治水,项目资金越投越多,结果越治水越没水,越没水越修水利工程,这样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中国的“气候问题”,而不是什么“全球变暖”——悠远的、现实的、沉重的气候问题。

当然今天解决起来是容易的、愉悦的:

要像防控疫情一样防控水的暴露。

要像抓分数、名词、升学率一样。要像盯官职级别,盯职级、评职称一样,紧盯水的暴露,无效的蒸发。

来源: 水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