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每天元气满满,也有人不由自主总是感到疲惫。“春困秋乏”的俗语,容易让人忽视引起疲惫的真正病因。
总觉得累本身就是疾病信号,找到病因对症治疗,尽快找回活力。
甲减
全身乏力、容易犯困、精神不好、觉得累。现代人时不时就会出现这些症状,可并不是没睡好,要警惕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
出现以下十个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容易犯困,体力和精力都不足;
思维迟钝,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下降;
体重增加,皮肤干燥;
指甲变得很脆、易折断;
常觉得冷;
情绪容易低落、抑郁;
容易便秘;
感到肌肉和骨骼僵硬、疼痛,手部麻木;
血压升高或心跳变慢;
胆固醇水平升高。
轻度甲减,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饮食疗法即可,适当吃些海产品。
中、重度甲减,须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具体剂量需要因人而异,老年患者不要求补太多,只要超敏促甲状腺素控制在正常水平内即可。甲减一般不可逆,需要终身替代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
睡醒后仍然疲惫,甚至出现嗜睡的情况,就要看看晚上睡觉是否打鼾,长期打鼾首先影响的就是睡眠质量,久之还会影响血压、心律。
短时间打鼾,不用过分惊慌,绝大多数在充分休息、感冒缓解之后得以消失。
当出现下列特征就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及时治疗,才能缓解嗜睡、疲乏的情况,例如:打鼾的声音不均匀,阵发性地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出现白天的功能损害,比如早上起来口干,出现嗜睡、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此外,如果出现白天情绪受损,比如情绪烦躁、易怒、抑郁、焦虑等症状,也要引起注意。
夜间多梦易醒。儿童的打鼾可能导致小孩在年龄长大之后,还出现尿床等症状。
餐后低血压
每天吃完早饭都要睡一会儿,午饭后就头晕,全身没劲儿,特别想睡觉,感觉走路都不稳。长期出现这种情况,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低血压“警示信号”。
餐后低血压标准是在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者是餐前收缩压(高压)在100毫米汞柱或者更高,餐后降到90毫米汞柱以下;有时即使血压下降没有达标,但有病人头晕乏力、嗜睡、甚至晕厥等低血压反应,也算是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更多见于患病的老年人,比如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老人。餐后低血压早餐后发生率最高,中餐、晚餐依次。
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和老年人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心脏功能减退以及各种血压调节机制减退有关。预防餐后低血压,可多和主治医生沟通,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服药时间及监测血压。
糖尿病
提不起精神总感觉昏昏欲睡……相对而言,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乏力症状。不同糖尿病患者引起乏力原因不同,对症治疗能有效缓解疲乏。
糖尿病患者出现乏力的原因有四个方面。胰岛素缺乏或抵抗、钾离子丢失、并发症影响等都会造成乏力。
想要缓解糖尿病引发的乏力,首先应控制好血糖。当患者突然出现乏力加重时,要注意是否发生低血糖。适当运动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而改善乏力感。
对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容易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这也容易造成患者的乏力感,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维生素B12的补充。可同时运用中医“益气养阴”“清热润燥”“补肾健脾”等方法辨证论治处方治疗或通过食疗改善患者乏力症状。
癌因性疲乏
近七成以上癌症患者都会出现持续性疲劳症状,让患者很痛苦,其实这是临床上常说的癌因性疲劳。应像对待癌症一样,积极对待疲乏。
癌因性疲乏与其他疲乏有所不同,这种疲劳与近期体力消耗不成正比,即使不干活、每天休息,依旧觉得没精神,且这种疲劳不能通过休息和睡眠来缓解。
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机制相当复杂,患者需把它作为一种癌症“并发症”来认真治疗。
应保持适当的体能锻炼。请医生全面评估营养状况后制订营养支持方案;疼痛、贫血及睡眠障碍等并发症可引起疲乏感,通过药物进行适当缓解。患者克服癌性乏力,情绪改善也十分重要。中医治疗中的外治法手段,如针刺、艾灸、火针等也可较为快速有效地改善癌因性疲乏。
无缘由,测测慢性疲劳综合征
总觉得累本身也是一种病,叫做慢性疲劳综合征,需要引起重视。
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就应该去医院尽快就医是否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短期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
咽痛;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肌肉酸痛;
不伴有红肿的多关节疼痛;
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
睡眠后精力也不能恢复;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