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王琳珏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当你窝在沙发追剧或埋头工作时,是否会感到肩颈僵硬,酸痛?这是身体在发出预警信号,你要好好保护颈椎了。
我国的颈椎病患病率为3.8%—17.6%,在人群中较常见。并且随着大家对手机的依赖性增强,“低头族”、“手机党”随处可见,颈椎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年纪轻轻,颈椎却不行了
来源丨千库网
很多中老年人为了缓解颈椎病,开始自寻土法、秘方,所谓“高手在民间”, 在各大公园里常隐藏着很多健身高手,他们不仅体力了得,自创的健身方式也让人大开眼界,比如“头撞树”、“吊单杠”等,而针对颈椎病,他们想出了 “吊脖子” 的锻炼方式。
来源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
健身教练也没有大爷大娘这么拼吧
来源丨中国家庭报
只需要一根绳子,一块布垫和一个支撑物体,大爷大妈们就能头悬“梁”而起舞,看这劲儿,不禁感觉自己的脖子隐隐作痛!
这种健身真的有效吗?不能说全无道理,它是模仿了医院里的“牵引式”治疗——通过器械、电动装置等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颈椎,使关节面发生一定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牵伸的治疗技术。
颈椎牵引能促进肌肉损伤恢复,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改善脊柱曲度等,对治疗颈椎病有一定作用。但这种治疗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颈椎病人,也不是看起来那样简单,一定要在医院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才会有疗效。
来源丨乡村村医之家
如果像大爷大妈那样自行吊脖子,操作不当,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出现肌肉、韧带损伤,下颌关节疼痛,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炎症。当摆动幅度过大或角度不合适,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产生头部胀痛、呼吸不畅、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症状。更有甚者,还可能诱发颅神经或腰神经损伤。
那么,牵引时要注意什么呢?
牵引常见方式包括仰卧式、坐立式。考虑到病人的情况各异,我们需要设置不同的牵引力量、角度、时间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两种牵引方式
来源丨颈养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有效牵引重量,即真正具有疗效作用的牵引力。
如果采用坐式牵引,需要考虑头颅的重量(头颅重量约占成年人体重的7%左右),因此有效牵引重量= 牵引重量 — 头颅重量,大家可以根据此公式进行估算,如果采用仰卧式牵引,则无需换算。
数据来源丨论文《颈椎病牵引治疗专家共识》
选择合适的牵引力量很重要,一旦控制不好,很可能造成骨折脱位,危及生命,最好是先采取较小的重量,等适应之后再逐步增加。
其次,是牵引角度。
牵引角度包括前屈位、中立位和后伸位,即牵引绳分别位于头部的斜前方、正上方和后上方,其中,前屈位牵引最为常见。在治疗中,一般先根据影像资料找到发生病变的颈椎节段,再确定牵引的位置与角度。
颈椎共有7节
来源丨网络
如何正确地选择初始牵引角度呢?
数据来源丨论文《持续与间歇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以保证安全为首要原则,尽量减少肌肉韧带的疲劳损伤或神经损伤,同时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再通过调试找到舒适性最高的牵引角度。
牵引时要将下巴和后脑勺包住,图为前屈位牵引中不同的牵引角度
最后要考虑牵引时间,主要有持续牵引和间歇性牵引两种方式。持续性牵引的特点是“长时间小重量”,一般每天持续6~8h甚至24h,每牵引1~2h可休息10~15min。间接性牵引每次的时长为15~30min,每天1~2次,可维持2~4周,或根据恢复情况延长周期。




来源丨千库网


保持耳垂在肩膀的正上方
来源丨小大夫漫画

来源丨某购物网站
3.劳逸结合,加强肩颈部肌肉锻炼
一般的,一次维持坐姿持续超过2小时为“久坐”,会引发慢性劳损,“久坐”因此被称为“职场慢性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