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与汉朝合称秦汉,历经440余年。由于年代久远,先人留下有关火灾和防火措施的文献分散在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中国火灾大典》对这些资料做了系统的收集和梳理,功在千秋。

图片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火灾也相应地增加。《中国火灾大典》收集了当年的火灾163例,其中秦代4例,西汉46例,王莽新朝10例,东汉103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对当年的火灾情况窥见一斑。

秦汉时期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战争

在上述的163起火灾中,战争引发的火灾59起,占36%。

战争引发的火灾,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完全出于破坏。破坏的对象主要是象征王朝的的皇宫、祖庙、陵墓及街市等。这类火灾损失极其严重。

图片

项羽火烧咸阳宫,是胜利者烧毁前朝宫殿的典型;东汉赤眉军首领攻占长安后因城中缺粮难以坚守,撤出时放火烧城,是失败者烧毁宫殿的典型。

另一种是出于进攻或防御的需要。这类火灾主要集中在军营、关隘、栈道等,破坏的范围比较小。

图片

例如汉王元年(前206年)春,项羽入关后,背弃楚怀王与诸将关于先入函谷关者可在其地封王的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刘邦率军去汉中途中烧毁所过栈道,表示无意再回来,麻痹项羽。

用火不慎

用火不慎,在秦汉称为失火或遗火。在163起火灾中,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86起,占52.8%,居各类火灾原因之首。

雷电等自然因素

秦汉时期,雷电等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11起,占6.7%。

例如汉朝伏无忌《古今注》记载:元和三年(86年)六月丙午(初四日),雷电火,烧洛阳北宫朱爵西厥。

其他

其他原因包括放火、自焚和原因不明的火灾,共7起,占4.3%。

秦汉时期使用的灭火工具与先秦时一样,没有超出平时生活、生产使用工具的范围,消防的战斗力不强。因此政府对防火很重视。

秦朝制订了一系列防火法规,力图从制度上避免火灾的发生,尤其在宫殿、衙门和仓库等官方场所发生。

从《云梦秦简·内史杂律》,主要措施有建筑高墙隔离重点防火部位、禁止闲杂人员靠近和出入;禁止带火入库和轮流看守,严加巡查等等。

西汉时期政府进一步拓展了防火法规的管理范围。例如规定在夏至和立秋过后禁止放火烧荒和用木炭铸铁或烧矿石,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汉代城中及官府门前建有报火警用的街鼓。一旦有火情,就有人击鼓通知当地民众在火灾的初起阶段尽快灭火。东汉政府还在城里建造可以及时发现火情的瞭望楼。

图片

汉朝开始注重居民防火。西汉宣帝时,大臣徐生上书讲了“曲突徒薪”的故事。两千年来,这个宣传家庭防火安全的故事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农耕时代,生产力发展缓慢,消防装备的进步不快。但是各个时代的古人还是努力做好消防工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了解、研究。

END

文|范强强

图|来自百度图片,侵权请联系

来源: 消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