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时,不点杯奶茶总感觉不得劲;

半夜躺在床上想吃啤酒炸鸡,想吃到睡不着......

明明已经吃得很饱了,却忍不住地想再吃一点某种食物。

你有没有过以上的情况?

如果有以上情况,是不是说明我们对食物“上瘾”了呢?

“成瘾”,听起来有点吓人,因为“食物成瘾将会导致肥胖”可以说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因果关系。

我们会不自觉地被美食吸引,对待喜欢吃的东西自然会多吃,那究竟怎么界定自己到底是贪吃,还是真正的“成瘾”行为呢?

成瘾性饮食行为

生活中,我们对“食物上瘾”的普遍认知可能为无法不吃某些食物,或是因压力过大、情绪不好等原因而持续地过量食用。但真正的“上瘾”不止于此,大约十年前,美国康涅狄格学院就提出过一个论点——“我们平时常吃的奥利奥小饼干,具有像臭名昭著的毒品可卡因一样的成瘾性”。

这样一听,是不是瞬间觉得手里的奥利奥它不香了?

图片

therecoveryvillage

2015年,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提出,诊断对某种物质是否存在“成瘾疾患”的标准应包括三点:产生耐受性、具有戒断症状、具有依赖性。

而在最近更新的版本里,还加上了一条——“渴求,或有强烈欲望,或迫切想要摄取物质”。

图片

食物成瘾循环示意图(郑明静等,食品科学,2014)

也就是说,食物“成瘾”除了想吃、爱吃、常吃,还会体现于无法理性地控制某种食物的食用量和食用时间。

同时由于超量且无规则的食用,导致自身对食物的耐受性增强,一旦戒断,就会产生包括焦虑、沮丧和愤怒等消极情绪,进而提高对食物的渴求,又会重复甚至加剧暴食行为。该类症状与药物成瘾、酒精成瘾的行为特征相似,同时还会出现交叉敏化现象。

如何判断是否有成瘾性饮食行为?

除了书面的定义,如果我们想要判断自己是否已经产生了食物成瘾的行为,可以利用耶鲁大学开发的一种名为耶鲁食物成瘾量表(YFAS)的研究问卷,用于评价受试者是否食物成瘾(FA),可以帮助人们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自身的症状。

量表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受试者过去一年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行为指标主要包括:对食用某些食物的控制力、已认知不良后果后的控制力、是否尝试并成功戒掉该食物三个方面。

图片

耶鲁食物成瘾量表(YFAS)的部分研究问卷

问卷总体包含了11项症状,没有一种单一的症状可以定义为成瘾,而是通过多项症状共同判断。

若存在2-3个症状表示轻度成瘾,存在4-5个症状表示中度成瘾,存在6个或更多症状表示严重成瘾。(担心自己对食物成瘾的朋友,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进行答题测试,当然自己的测试只能作为参考,实际的诊断还需要找专业人士)

食物是怎么让人“上瘾”的?

可小小的奥利奥怎么会出现和可卡因一样的成瘾性呢?为什么我们不会对减肥餐中的白水煮青菜上瘾,让月瘦五斤不再是梦呢?

这就必须要了解饮食成瘾背后的机制,才能有助于管理我们的饮食行为。

有研究认为,人类进食是受人类脑中的犒赏系统“多巴胺系统”的调控,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多巴胺这种与“快乐”“兴奋”挂钩的物质。

简单的说,就是饮食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实质是不仅仅是多巴胺,大脑的犒赏系统还涉及了乙酰胆碱、阿片类物质等多种神经递质。

图片

多巴胺对人体情绪的影响,pic2.zhimg

在人体内具体的反馈机制具体体现于,随着进餐食量的增多,引起多巴胺的分泌会增加,乙酰胆碱通常被认为同饱足感有关,也是越吃越分泌;阿片类物质则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能缓解疼痛,产生幸福感。最终让人们处于进食兴奋状态,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导致过量进食。

与酒精与药物更类似的上瘾行为还体现在,当我们第一次品尝某种新的食物,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反复吃同样食物后多巴胺分泌就会减弱,直至不再对这种食物增加分泌。这就促使我们如果想要获得之前同等的快乐,就得吃得更多!

经过一段时间,对先前曾获得酬赏的记忆,会造成像是渴望的生物性反应。

图片

拒绝食物上瘾,fmidr.com

食物的致瘾成分是影响食物成瘾的关键因素,常见的致瘾成分有盐、糖、脂肪、咖啡因等物质。这是因为这些成分将赋予食物更佳口感和风味,充分刺激人的食欲,愉悦人们的感官神经。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蜜饯、可乐、薯片、巧克力、腊肉、蛋糕等总是让我们又爱又恨,割舍不下。

看到这里,是不是默默按住了准备点外卖的手?

其实在我国,食物成瘾的问题虽然并不突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人的体质,常常在过多摄入过多高糖或油炸食物后,除了长期体现于长胖外,短期内爆痘也是常有,因此会提醒我们,间接对这类食品产生厌恶情绪而自觉抵制。

总的来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吃吃看”并没有错,保持对食物上瘾的风险的警惕性,适时适量就好。

你对哪种食物有点“上瘾”?

参考资料:

[1]郑明静, 郭泽镔, 郑宝东,等. 食物成瘾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 食品科学, 2015(9):8.

[2]兰燕, 李志明, 严万森. 食物成瘾及其机制的研究状况[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7, 26(5):4.

[3]陈梦千, 夏宏运, 林彬,等. 食物上瘾现象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 2014(32):1.

END

审核专家:李献红,解放军371中心医院心理咨询中心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心与纸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