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学史评话吴京平

我中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气象兴趣小组,我心想应该能接触到很多好玩的仪器,比如说温度表、测量干湿度的仪器等等。气象观测嘛,总少不了那个百叶箱, 那时候总觉得这个箱子里的东西挺神秘的。我从小对这些能动手的玩意儿就有浓厚的兴趣。

气象谚语到底靠不靠谱?看云识天气,有科学依据吗?

图:老式百叶箱的内部

但是后来我还是挺失望的,因为这个气象小组根本就不搞这些玩意儿。老师跟我们交了底,原来那时候区里搞了一个气象知识竞赛。学校为了应付这次知识竞赛临时组织了几个人,其中就有我一个。所以,我们当时主要工作就是死记硬背一大堆气象知识,也就是背了一大堆的气象谚语。当时老师还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很厚的中国云图,整本书都是大幅照片。以风光摄影的眼光来看,照片拍得倒是真漂亮。从那本厚厚的画册上,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云。

不过最后这件事儿还是虎头蛇尾了。因为参加的学校太少,最后这次比赛撤销。所以我们等于是白折腾了那么久。想想我们几个背了那么多谚语,一条都用不上,实在是太憋屈了。

气象谚语到底靠不靠谱?看云识天气,有科学依据吗?

图: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不过至此,我也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会看着天上的云,猜测一下未来的天气会如何发展。反正背了不少的谚语,说不定就有哪条对上了。比如说“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天上钩钩云,三日雨淋淋”。我还真的注意了一下,如果我真的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看到了钩钩云,下雨往往是在第 3 天。

气象谚语到底靠不靠谱?看云识天气,有科学依据吗?

图:“鱼鳞天”实际上就是卷积云

还有一句话叫“鱼鳞天,不雨也风癫”。如果你看到高空中有一排排细碎云朵,就像鱼鳞一样排得整整齐齐,那么天气很快就要转坏。这就是所谓的鱼鳞天。这种事儿我在北京还真的遇到过,看到鱼鳞天,没过多久就下了阵雨。

不过有些谚语描述的景象,我在北京始终没机会看到,比如说“红云过顶,赶快收艇”。如果你在海边看到这种天象的话,往往意味着台风就要来了。台风实际上是一个大型低压系统,它的云系可以延伸到很远的范围之内。在夕阳的照射下,这些云朵就显得特别的鲜艳,特别的红。所以南海周边的渔民就总结出了这条谚语。

北京不是海边,自然是看不到这种现象。不过今年(2021年)我在上海倒是看到了一次。台风烟花的威力是真的强,而且走地还慢,磨磨蹭蹭的。台风中心还离得老远,外围云系就已经扫到了上海周边。

气象谚语到底靠不靠谱?看云识天气,有科学依据吗?

图:“烟花”到来之前的绚烂晚霞

上海出现了空气极度清澈透明的“水晶天”,天上的云像跑马一样,夕阳下也出现了灿烂的晚霞。要知道,哪怕是比较小的云朵也包含几百吨水。那种山一样的积雨云,动辄就上百万吨。这些云朵是一溜小跑,去了河南陕西。所以今年河南、山西、陕西等很多地方都闹了水灾。过了几天,烟花在东南沿海登陆,上海基本上就是首当其冲,那天雨下的是真大。

所以天气预报对我们人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儿。古人也想把天气变化的规律搞清楚,所以才有了这么多谚语。对于以前的沿海渔民来讲,看云识天气是一个基本的需求,如果这件事你搞不定,很可能你连命都保不住。这些谚语还是有一定准确性的,毕竟是长期的经验总结。

但是,你并不能只靠这些谚语来预报天气。说实话,这些谚语时灵时不灵。像诸葛亮那样,靠夜观天象就能做出精确的天气预报,说实话我是没那个本事。这事儿我自己也尝试过啊,我在北京的时候,勉强可以猜中一半儿,到了上海,准确率就急剧下滑,看来这些谚语也有地域限制。后来就索性不玩儿了。

好了,最后总结一句话:气象谚语是古人利用“大数据”总结出来的,凝结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准确率,但远远没有信息时代大数据的气象预报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