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地野猪泛滥成灾,使野猪在岁末一次次冲上热搜。“三有”名录为何调整?野猪是否可以捕杀?野猪猎人如何工作?

2021年,我国多地野猪泛滥成灾,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曾于2000年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猪被“踢出”名单,使野猪在今年岁末又一次冲上热搜。

这个引起巨大争议的调整主要有哪些考虑?这是否意味着野猪被摘了“免死金牌”,可以随意猎杀?会不会导致该物种再度濒危?“人猪冲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备受大众关注。

你认识野猪吗?

常言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猪似乎是人们很熟悉的动物。其实不然。尽管不少地方野猪泛滥,但大多数人并没有亲眼见过野猪,而野猪在各地动物园中也鲜有展出。事实上,即使是家猪,居住在都市里的人们也很少能见到活体了。

野猪的外形虽然与家猪相似,但至少有下面几处明显的差异:一是野猪的头部较狭长,吻部长而突出,耳朵较小;二是野猪的皮肤磨成了坚硬的保护层,有硬直的体毛和明显的鬃毛,几乎没有绒毛;三是野猪雄兽的上犬齿特别发达而成为獠牙,外露并呈弧形向上弯曲。这些差异以及它100千克左右的体重,充分体现了它的野性,显示了其彪悍、结实的身体和相当强的冲击力。

野猪的分布范围很大,原产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后来又被广泛引入到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分布区跨越热带、亚热带与温带,从热带雨林、亚热带和温带森林到半荒漠和草原地带等都有其踪迹,但其最主要的栖息地为山地丛林。

▲野猪 (供图/李湘涛)

野猪的濒危与泛滥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原因,使许多动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其中以山地森林为主要栖息环境的野生动物首当其冲。而作为传统上的狩猎动物,野猪一直都是被人类捕杀、贩卖、食用最多的野生动物之一,再加上适宜生存环境空间的急剧减缩,因此在相当多的原栖息地种群锐减甚至绝迹。

因此,野猪不仅被很多地方列为当地的保护动物(在北京市属于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也被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就是俗称的“三有”名录。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禁止猎捕、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政策的有效实施,近一二十年来,我国安徽、河南、浙江、陕西、黑龙江等很多省份的野猪种群迅速增长。北京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和海淀等区也均有野猪出没,在颐和园北面的西山一带,也在消失了60年后重现野猪的踪迹。某些省份野猪的数量超过了10余万头,专家估计目前全国的野猪数量已达百万之众。

野猪日益增多的原因当然也与其自身的“素质”有关,即它们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广泛的食谱,以及惊人的繁殖力。

野猪的食物很杂,几乎“不挑食”,不论素食(庄稼、野果、青草、竹笋、蘑菇)、荤食(兔、鼠、小型鸟类、雏鸟、鸟卵、蠕虫),乃至“毒食”(蝎子、蛇),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野猪是“一夫多妻”制,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兽可谓是“英雄母亲”,它的怀孕期只有4个月,一胎就能生4-12仔,最多可达14仔。而且处在繁殖旺盛期的雌兽,一年竟然能生两胎,一般在4-5月间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野猪的平均寿命为10年,最长可达27年之久。

▲正在哺乳的野猪与幼崽(标本)(供图/李湘涛)

不过,在自然界没有一种生物能够按照其潜在的繁衍能力发展,它们都会受到环境可能负载的种群数量的限制,许多幼体都活不到性成熟年龄。野猪的种群增长既受到食物的制约,又受到捕食者的控制,还要与同类及相似生态位的物种进行竞争,以及受疾病与寄生虫的影响。

虽然成年野猪的天敌不多,但它们的幼仔却是虎、豹、猞猁、熊、狼等猛兽以及金雕等猛禽的猎物。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由于有猛兽、猛禽等天敌的制约,使得包括野猪在内的任何物种都不会无节制地泛滥成灾。

不过,目前我国很多野猪的分布区都缺乏大型捕食者,以至于出现了野猪的过饱和现象。再加上人类活动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很多地方的生态系统也不够完善,造成了一些野生动物面临局部过剩,而在大尺度景观上又缺失的态势。

局部地区人猪矛盾激化

野猪频繁在大城市出现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以南京为例,野猪不时地会出现在小区、学校、工厂、医院、商场、奶茶店、公园绿道、地铁站……甚至敢于在玄武湖中“畅游”、到栖霞山“闲逛”。南京也被网友戏称为“野猪之城”。

▲2021年1月19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救助了2个多月的的一头野猪放归浦口老山山林。工作人员在野猪身上安装了GPS项圈,及时监测野猪的活动情况,以便进一步研究现代都市野猪的活动节律

游人如织的杭州西湖景区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杨公堤、苏堤、曲院风荷、九溪、美人峰、凤凰山等处都出现过野猪的身影。起早晨练的居民,傍晚散步的游客,没有见到“白娘子”,却遇到了“黑野猪”,成为人们的笑谈。

在长沙,一头野猪曾大闹下碧湘街。在广州,一头野猪闯入了幼儿园,另一头则进入广州市教育学院分院的食堂找饭吃。辽宁丹东五龙山风景区、湖北随州白云公园、浙江金华少年宫以及太原市区等也有野猪出没的记录。在香港,4头野猪闯入葵涌医院,与警方周旋了7个小时。另外,在杭州绕城公路、北京海淀北安河等地都发生过车辆撞上野猪的交通事故。

除了干扰大城市人民的正常生活外,野猪更多的是在村镇附近“搞破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连辛辛苦苦种的20亩西瓜刚刚成熟,就被20多头一群的野猪糟蹋得不成样子。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不仅破坏庄稼,还吃小羊羔。母羊在野外生产的小羊羔几乎全部被野猪吃掉了。江西广昌的一个村种植的620亩白莲有1/4遭到了野猪的毁损。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也非常喜欢吃竹笋,并且对竹林的破坏十分严重,给“国宝”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影响。

▲2019年7月15日,石家庄,河北泾县贵泉村,被野猪拱过的红薯苗很快就干枯了

破坏田地农作物的事情就更是不胜枚举。浙江淳安、黑龙江虎林、广西北海、江西南康、湖北孝感、重庆巫山等地,人们与野猪进行了多年的“夺粮大战”,然而结果是绝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河南栾川县一年被野猪损坏的土地面积就达6700亩,其中重灾面积2700亩,少收粮食50万千克。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遭到野猪严重侵扰的省份已达26个之多。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地方还发生了野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在湖北鄂州,一头150多千克的野猪浮水过江,翻过城关大堤后进入闹市区,见人就撞,吓得路人四处躲避,但仍有10余人被撞伤。另外,吉林辽东、江西赣江、安徽太湖、重庆云阳等地都发生过野猪袭击村民致死的惨剧。

野猪与家禽、家畜以及人类接触几率不断增加也加剧了疾病传播的风险。野猪可传播伪狂犬病、猪布氏杆菌病、猪流感、细螺旋体病等传染性疾病。2018年 8月在沈阳市发生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之后,也出现了野猪非洲猪瘟疫情。由于野猪活动路径复杂,不易受人为控制影响,如果疫情持续蔓延并与家猪交叉感染,将大大增加防控难度。

野猪无愧“三有”之称

关于野猪是否应该被调整出“三有”名录,支持者认为,野猪多地泛滥说明局部已失衡,适时调整是正确的。而不同意见则多是担心这样就会使野猪成为板上钉钉的“害兽”,遭遇大规模、无节制捕杀,并殃及其他野生动物,也给盗猎分子和野味贩子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是由原《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更名而来。如果仅从名词上看,野猪是无愧于“三有”动物之称的。

首先,家猪就是由野猪培育而来的,今天野猪在家猪品种的改良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分析中国家猪的驯化及变迁的历史,也为深入研究早期人类迁徙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家猪(上)就是由野猪(下)培育而来的 (供图/李湘涛)

野猪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野猪在森林生态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与森林关系非常密切的最常见的大型兽类,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野猪不辞辛苦地翻土,可以避免土壤板结硬化而影响土壤动物的活动、影响土壤透气性和土壤腐殖质层的形成。野猪为筑巢而大量啃断林下灌木,可以调节森林密度,增加林间光照条件,为树木和草本植物摄取营养提供条件,等等。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说,一个连野猪都无法生存的环境,恐怕就不会存在更高级的消费者;反之,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能够控制野猪数量的更高级消费者存在,野猪也就会泛滥成灾。

不过,本次“三有”名录调整是以科学评估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为核心,充分考虑种群变化动态、面临威胁、社会关注等多方因素,由专家组制定了坚持生态优先、维护科研需要、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三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野猪拟被调出“三有”名录,也主要是考虑野猪在很多区域种群数量过高,目前全国已有26省份857县(区)存在野猪致害,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已经造成了不利影响,并显示出日益严重的趋势。因此,将野猪调出“三有”名录,便于当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猎捕或其他防控措施,对解决野猪致害问题更为有效。

无论野猪是否在“三有”名录中,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都依然继续对野猪及其栖息地实施监测和预警,各地在查明野猪数量和评估当地野猪对人和作物毁损的基础上来确定捕猎的数量。一旦发现该物种种群数量过度下降,还将再次考虑调升其保护级别,避免因过度猎杀导致该物种进入濒危状态。

延伸阅读:

“野猪猎人”是一种什么工作?

由于野猪种群过度繁殖,数量失衡,对人和生态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其对人类生活的干扰以及对财物的损毁。

早在2006年,我国就已不再绝对禁猎野猪,各地林业部门可以申请对野猪进行狩猎。当然,这种猎捕受到严格的制约:要遵守国家枪支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能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或猎捕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人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野猪都会触犯刑法,而采取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地枪、排铳等工具以及网捕等方法捕猎野猪,不仅严重威胁该区域的所有野生动物安全,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野猪猎捕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而且涉及枪支管制,必须由专业人员来执行。前述杭州风景区的野猪就是征得林业、公安部门批准,被授权由警方与西湖水域管理部门一起,携带微型冲锋枪等武器,最终击毙7头野猪。大闹太原、长沙、鄂州的野猪则是由警方的狙击手击毙。

根据最大猎取密度原理开展猎捕活动,是野生动物管理的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猎捕对野生动物种群会起到调节作用。我国各地大致的猎捕量为:重庆巫山首批申请捕猎10-20头;湖北来凤、长阳都是首批计划捕猎50头;黑龙江牡丹江也是50头;河南济源、黑龙江鸡西计划4个月捕猎100头;福建明溪为150头;湖北巴东计划捕猎200头,郧县为300头,竹山为600头;陕西蓝田的限额是350头。在省级水平,力度较大的是陕西,一年计划捕猎9700头。

据悉,目前全国各试点省已成立了117支狩猎队,配备一定数量的猎枪,实行实名配购、集中保管、需时取用的管理方式,划定配枪狩猎野猪区域,由有关部门批准并公布年度捕猎野猪的限额,根据野猪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狩猎的季节对野猪进行捕杀。同时还探索使用了笼捕、围栏诱捕等多种方法,有序开展种群调控。这些都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程序批准的情况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猎捕,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野猪的猎捕量、性比、猎期、地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狩猎区由区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狩猎期为每年10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其他时间为禁猎期。区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野猪资源量提出狩猎区域年度限额猎捕量,逐级报批,并根据批准的猎捕量核发狩猎证,组织猎捕。年度限额猎捕量不得突破。

狩猎人员必须持证狩猎,猎捕方案应明确狩猎队人员组成、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狩猎队管理、狩猎安全、猎获物的收取与处置,以及狩猎人员的劳务补偿等事项。各地成立的专业捕猎队,大多由射击水平比较高的人武干部等组成,雇用当地经验丰富的猎人为向导,荷枪实弹,每天爬山涉水,不惧艰险,吃在山上,穿行于丛林之中,寻找野猪的踪迹。

每次狩猎活动后,由狩猎队队长负责向当地乡镇政府报告具体狩猎参加人员、出猎及回归时间、活动区域以及猎获物等情况。区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服务,公安机关负责做好枪支弹药管理和安全教育,有效保障狩猎活动安全。此外,还要落实禁食野生动物有关规定,猎获野猪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等处置措施,不得出售、食用。

这种“野猪猎人”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职业。捕猎行动其实是十分危险的。正所谓“一猪二熊三虎”,野猪力量强悍,獠牙尖锐,皮厚并涂有凝固的松脂,猎枪弹不易射入。因此捕猎野猪时总要出动几支人马,分头围猎。在打猎时要不抽烟、不洗澡,免得被野猪发觉。他们用猎狗确定野猪的位置,从密林丛中把野猪赶出来,再用猎枪捕杀。

当受到攻击时,野猪有极强的“报复心”,如果一枪未能击中要害,它就会与人拼命,疯狂地向人发动攻击,那场景十分惊心动魄。湖南浏阳官渡镇就发生过被击伤的野猪疯狂撕扯、咬死老猎手的事件。重庆奉节一支打猎队的队员也曾被中弹负伤的野猪撞倒并撕咬,造成重伤。云南龙陵在一次非法狩猎野猪的过程中,造成3名无辜村民受伤,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另外,野猪出没的不规律性,决定了这种猎捕往往难有显赫的战果,完成指标具有相当的难度。

撰文/李湘涛(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

编辑/刘昭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除署名外)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来源: 科普中央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