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觉,2021年只剩最后10天。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全国迈向绿色发展新阶段,循环经济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重复使用体系在快递和外卖等关键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减塑,作为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正在承载政府、企业、公众的殷切关注。“十四五”规划中“循环经济”和“塑料污染治理”位列其中,为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回顾过去的一年,人类相继在胎盘、婴儿粪便、肺部发现微塑料,微塑料的危害日益呈现在公众面前,人们不得不认真探讨减塑的三大路径——源头减量、回收利用、降解替代——哪个才是最佳方案?抑或是可以如何更好地结合,打好“组合拳”?

在2022年到来之际,摆脱塑缚选出了我们自己心目中的2021减塑大事记TOP10(排名仅按时间顺序,不分先后),一起来看看这一年都有哪些新发现和新变化吧!

01

// 新限塑令正式执行,纸吸管被骂上热搜

2021年1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禁塑令”正式生效。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1年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纸吸管”作为比PLA可降解吸管等更加平价的替代品,大范围地成为奶茶店首选及供应的主力。不过,因使用感不佳,纸吸管多次被“骂”上热搜。

相比于“不好开杯”“有股纸盒子味”“泡后变形无法吸出小料”的纸吸管而言,消费者似乎更愿意接受兼顾环保与体验,现今市面上普遍使用的PLA可降解吸管。只不过,可降解吸管虽好,但价格相对较高。据行业人士透露,一根PLA可降解吸管的成本是一根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的3-10倍。不仅如此,可降解吸管实际上并非无条件可降解,而是需要处于特定环境中才能顺利降解,被不少人诟病有“假环保”的嫌疑。

图 | rioecotech.com

02

// 商务部:重点地区电商逐步停止使用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

2021年1月11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通知》称,将鼓励电商企业通过产地直采、原装直发、聚单直发等模式,减少快递包装用量,减少商品在快递环节的二次包装,要求电商企业主动公开一次性塑料包装减量替代方案。通知要求,重点地区的电商企业要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推动电商外卖平台与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重点区域投放外卖餐盒等回收设施。

图 | pixabay

03

// 人类在胎盘、婴儿粪便、肺部发现微塑料

2021年1月,来自意大利的研究者宣布首次在人类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该研究中使用了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来对6名产妇的胎盘样本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在其中4个胎盘样本中发现了共12个微塑料碎片,它们尺寸约为5至10微米,形状为球状或不规则状。

2021年8月,巴西圣保罗大学几位学者发布于《有害材料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的研究发现,微塑料存在于其通过尸检获得的人肺组织。该实验收集了 20 位非吸烟成年个体的肺部组织样本,在其中 13 份样本里观察到聚合物颗粒和纤维,并鉴定了它们的特征,包括大小、样式、颜色和聚合物基质。所有聚合物粒子的尺寸都小于 5.5 微米,纤维大小在 8.12 到 16.8 微米之间。最频繁鉴定出的聚合物是聚乙烯和聚丙烯。这些污染物吸入后对呼吸系统存在异质性。

图 | 维克多·丹格曼

2021年9月,多家媒体报道,南开大学和纽约大学近期合作发布于国际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的一项研究显示,婴儿粪便中被检出的塑料微粒数量多达成人的13.8倍。该研究团队称,“尽管人类接触微塑料 (MPs) 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但人们对接触的程度知之甚少”。微塑料指的是平均粒径小于5毫米,甚至达到微米或者纳米大小的塑料微粒,由塑料分解而成。研究认为,婴儿和成人粪便中检测出的微塑料主要来自饮食。

图 | myhuazhan.com

04

// 深圳规定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

2021年5月6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使用的通告》,规定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饮堂食服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商品零售经营者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餐饮服务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汤匙等餐具等。

图 | pixabay

0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规划》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纸、废钢利用量分别达到6000万吨和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三是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

《规划》部署了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包括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等五大重点工程,以及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等六大重点行动。

《规划》提出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标准、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强化行业监管。

图 | pixabay

06

//《“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印发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在源头减量方面,商品零售、电子商务、外卖、快递、住宿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

在回收处置方面,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减少;农膜回收率达到85%,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

在垃圾清理方面,重点水域、重点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历史遗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塑料垃圾向自然环境泄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方案》还部署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以及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三大主要任务。

图 | pixabay

07

// 联合国警告:塑料正在改变全球碳循环,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危害不比传统塑料小

2021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了最新评估报告《从污染到解决方案: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全球评估》(From Pollution to Solution: A Global Assessment of Marine Litter and Plastic Pollution)。报告显示,目前海洋中仍有大约7500万至1.99亿吨塑料垃圾,占据海洋垃圾总重量的85%。如不采取有效干预手段,预计到2040年,每年进入水生生态系统的塑料垃圾数量将增加近两倍,达到每年2300-3700万吨。

该报告同时指出:所谓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实际上并非一劳永逸的替代方案,它对人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的危害可能并不比传统塑料小。UNEP对生物可降解塑料在模拟环境中的反应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大多数的实验结果均表明,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废弃物会对人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与传统型塑料同样的危害。

图 | pixabay

08

// 联合国气候大会最后一刻签署公约,减塑成预防气候崩溃关键一环

2021年11月13日,备受期待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The 26th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简称COP26)尘埃落定。来自197个国家和区域的缔约方代表经历了长达两周的谈判,在最后一刻签署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Glasgow Climate Pact)。公约受到与会国的支持,重申了人类需要立即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努力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以内,以防止全球灾难性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大幅上升的共识。

2021年10月,美国本宁顿学院(Bennington College)的Beyond Plastic发布新的报告称塑料是新型煤炭,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THE NEW COAL: PLASTICS & CLIMATE CHANGE》)。CIEL报告同样发现,按照目前的生产规模,塑料生命全周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不利于全球社会将升温幅度保持在1.5°C以下。到2050年,塑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超过560亿吨,占剩余碳预算总量的10-13%。

中国气候特使解振华和中国代表团在COP26

09

// 印度成为第一个签署《塑料公约》的亚洲国家

2021年9月3日,印度启动了《印度塑料公约》(India Plastic Pact),旨在解决该国的塑料污染问题,将印度塑料价值链中的企业聚集在一起,进入循环塑料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可持续发展。

《印度塑料公约》将着力于四个 2030 年目标行动——列一次性塑料清单;100% 的塑料包装可重复使用或回收;50%的塑料包装得到有效回收;所有塑料包装的平均回收含量为 25%。目前印度共有 27 家企业和组织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了该协议,其中包括主要的快消品品牌商、制造商、零售商和回收商。

据悉,印度是亚洲第一个加入《塑料公约》的亚洲国家。《塑料公约》是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发起的,目前已有美国、加拿大、欧洲、南非、葡萄牙、波兰等国家或地区加入该倡议。

图 | cloud.nbtv.cn

10

// 美国成全球最大塑料垃圾生产国

根据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综合报道,美国国会11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是全球最大塑料垃圾生产国 ,该国迫切需要一项新战略来遏制最终进入海洋的大量塑料。

根据这项分析,美国对垃圾泛滥的贡献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自1960年以来,美国的塑料垃圾急剧增加,目前美国每年产生约4200万吨塑料垃圾,超过了整个欧盟成员国产生垃圾的总和。这相当于美国人均产生约130公斤的垃圾。

报告称,美国回收垃圾的基础设施未能跟上美国塑料垃圾的巨大增长,其垃圾填埋场乱扔垃圾、倾倒垃圾以及垃圾处理效率低下。研究人员估计,美国每年有113万至224万吨塑料垃圾泄漏到环境中。由于跟踪过程中的数据差异,总浪费量可能会更大。这些塑料大部分最终通过河流和溪流流入世界各地的海洋中。

图 | new.qq.com

-End-

编辑: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