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时候都听过《洗手歌》这首儿歌吧?日常生活中,手是我们接触外界的最重要媒介,也是最容易沾染细菌的部位。如果沾染病菌的手接触了嘴巴、鼻腔、眼睛等部位,很容易造成病菌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今天,科普君就跟着《科普中国》短片给大家说一说究竟什么时候洗手,怎样洗手才是最正确的。


干完这些事

必须要洗手


       日常生活中,以下几种情况发生后都要及时洗手:

1.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


2.外出返家后



3.做饭前



4.餐前



5.触摸口鼻眼前



6.咳嗽或打喷嚏后



7.清理垃圾后



8.接触快递后



牢记七字洗手法

跟病菌说BYE



       为了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更推荐用流水洗手。肥皂或洗手液就可以基本去除手上的细菌。

       牢记下面的“七字洗手法”,让你轻松洗掉手上的细菌:

内:洗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


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



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弓:洗手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腕: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要注意,洗手时间一般不少于十五秒,相当于唱完一首《生日快乐歌》的时间。若是接触了公共设施,应该尽量洗手一分钟以上。




       外出没有条件用流水洗手时,可以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持续揉搓十五秒以上。但是要记住,不可以将免洗洗手液作为常规清洁手段哦~


       勤洗手,为你的健康建立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今天你正确洗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