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粟作的发展,中国人制定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在最基本的食物功能之外,粟还发挥着很多重要的职能。它充当了实物地租、实物货币和官员的俸禄。

粟的生产和储积,不仅关系到百姓生存,还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是统治者治国安邦之本务。正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商鞅所言:“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淮河以北地区,我们60%~70%的人口也是在淮河以北地区,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大部分人是以小米为主粮的。粟,古代的时候也叫稷,我们叫社稷就代表国家,稷能够达到代表国家的程度,可见稷在这个国家的地位有多高。

粟的辉煌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中唐以后,黄河流域频发的战乱与自然灾害,让中原居民不断南迁。但是,迁移到南方的中原百姓,并没有继续种植谷子,而是和当地人一样,种起了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物-水稻。而在北方,4000多年前由西亚传入我国的小麦,随着农业的发展及灌溉技术的进步,产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石磨技术的改进和普及,让粒食主导的古代中国,感受到了小麦磨制成面粉的美味。这种口感上的优势,让小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粟。而属于谷子的荣光,仿佛在转瞬之间,便被人遗忘。

图片来源:《粟说一粒小米的故事》

来源: 《粟说一粒小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