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飘落,全国多地一夜间进入速冻状态。我国为何容易遭受寒潮袭击?2008年冰雪灾害会再现吗?气象专家提出哪些寒潮防范建议?

谁能想到,11月打折力度最强的不是各大商家平台的“双十一”活动,而是气温!这是最近流行在互联网上的一句俏皮话。是的,气温在猛降,寒潮来了!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此次寒潮实力强劲,强降温、雨雪、大风一个不落,11月6日下午,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暴雪橙色预警。

全国多地一夜之间进入速冻状态

2021年的气候变化就像翻滚过山车一样,一段时间冷,一段时间热,接着又一段时间冷,今年年初的时候,受北极极地涡旋裂变的影响,北半球多个国家和多个地区出现了极冷天气,有城市一夜之间变成了“冰城”,今年6月,气候突然反转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极端高温,数千万人在滚滚热浪中煎熬。现在,寒潮又开始席卷中国。

受寒潮影响,11月5日08时至8日08时,我国自西北向东南将持续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0℃,西北、内蒙古大部、华北、黄淮、江淮西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幅可达12~14℃,局地16℃以上。我国北方的很多地方几乎是一夜之间进入速冻状态。

这波寒潮不仅带来了强烈降温和大风,全国多地也出现了雨雪天气。11月5日8时-6日8时,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1个站出现大暴雪,降雪量为20.8毫米。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满都拉出现暴雪,降雪量为15.1毫米。11月7日,华北东部及东北地区等地将有强降雪出现,内蒙古东南部、河北东部、天津、山东西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河北东部、山东西北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雪或特大暴雪。受东北冷涡及地面气旋强烈发展影响,11月8日,强降雪阵地将转移至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北部、吉林西部、黑龙江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雪到大暴雪、局地特大暴雪,部分地区甚至还会伴随着强寒潮和大风天气。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在解析中表示,在北京地区,11月6日、7日同时也出现了雨雪、大风和强降温天气,由于此次寒潮过程具有雨雪相态复杂、气温下降幅度大、风力大等特点,广大社会公众需要及时关注临近预报和预警信息。

气象专家提醒,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的降雪持续时间长,且受冷涡影响风力强劲,需关注降雪和大风降温对交通、日常生活的不利影响。

这波寒潮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1%

根据冷空气的强弱,国内气象学界将其分为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四个等级,寒潮是其中的“王者”。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中央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杨舒楠介绍说,根据冷空气国家标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为寒潮。当然,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北京时间11月5日14时的地面天气图,可以看到数千里冷锋横亘我国西北到东北,其北侧强大的冷高压即寒潮主体。(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受此次寒潮过程影响,降温幅度在6℃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1%,影响11.8亿人。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在11月4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本次寒潮范围之所以这么广,一方面受来自西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同时还有来自北极极地的冷空气“亲友团”助攻;另一方面,最近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发生转变,南北向移动明显,极地的冷空气一路南下,补充到了西西伯利亚。

10月30日前后,在乌拉尔山的西侧形成了一个高空暖高压脊。而在高压脊东北侧的北冰洋沿岸,则有一个携带了强烈冷气团的低涡移动,它就是正在影响我国的寒潮前身。乌拉尔山的高压脊稳定而且强大,高压脊一直向北伸至极地,有利于冷空气从极地出发向南转移。而在高压脊前西伯利亚地区有一稳定的东西走向的横槽存在,冷空气转移至西伯利亚后受到横槽的阻挡在此积聚,冷空气不断下沉,使气压升高,最终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冷高压增强到一定程度时,阻挡冷空气的横槽转竖崩溃,冷空气大举东移南下。一方面,西伯利亚积聚的冷空气迅速向东向南侵袭;另一方面,伸向极地的高压脊仍然可以将极地冷空气继续引导下来。

▲北京时间10月31日8时的北半球对流层中层天气图。圆圈代表北美西海岸风暴激发的大气扰动,其中黑色圈即乌拉尔山西侧暖高压脊;白色圈为携带了初始冷气团的低涡,可以视作寒潮源。(图片来源:Easterlywave)

我国为何容易遭受寒潮袭击?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表示,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1月8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将压到山东中部、河南中部至四川北部一带,华南地区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10℃左右。寒潮影响趋于结束。不过此后依然有弱冷空气不断补充进来,我国气温回升缓慢,并将持续偏低。此外,还要警惕2021年-2022年的这个冬季寒潮多次袭击我国。

中国为何容易遭受寒潮的袭击呢?这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北半球,北冰洋和西伯利亚是冷空气的发源地,冷空气最初都是来自于北冰洋地区,而后在西伯利亚地区得到加强。由于这些地区维度高,秋冬季节昼短夜长日照少,气温也低,容易形成冷气团。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团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而冷空气的范围通常会纵横数千公里,正处于西伯利亚下游的中国首当其冲,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寒流的袭击。

在本次寒潮的发生过程中,低涡携带着冷气团路过已经进入寒冬的西伯利亚荒原,在地面的冷却下实力进一步增强;而乌拉尔山西侧暖高压脊也在顺着西风带向东移动并有了进一步发展,它东侧的偏北气流将低涡进一步东移南推,让它将寒潮引导向我国。于是,中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都开始遭受这波强寒潮的洗礼。

中国容易遭受寒潮与西风带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地球中纬度的对流层,西风带一直强劲地存在着,它如同一条环绕地球的长河。但是在亚洲大陆,陆地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切断了西风带,导致北半球的西风势力较弱,这也为寒潮南下肆虐中国提供了机会。当然,在北半球,因为同样的原因,欧美国家同样也常常饱受寒潮南下侵袭之苦。

今年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继2020~2021年秋冬季出现拉尼娜事件后,今冬将再迎来一次拉尼娜事件。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中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2008年初,中国南方出现冰雪灾害,这一年同样是拉尼娜年。

鉴于今冬又将迎来拉尼娜,人们不禁担忧,2008年的冰雪灾害是否会再现?根据中国气象局此前的研判,预计今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季节内冷暖波动大。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偏冷跟冷冬概念是不一样的。冷冬更多是对于冬季气候状况或者是气温状况的综合评估和判断,今年预计气温偏低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能不能达到冷冬的标准还是要根据标准来看。

▲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年冬季(12-2月)的气温趋势的预测。(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尽管2021年被气象学界很多人认为是“双拉尼娜年”,很多人担心今冬会是冷冬。但是专家们表示影响我国气候的不仅仅是拉尼娜,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拉尼娜年的确存在偏冷的概率比较多,但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

最近,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了我国冬季总体气候形势的预测,认为这个冬季除青藏高原和云南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气温偏低和接近常年为主,其中强寒潮等极端天气过程较为频繁。不过这还不能给今冬打下“冷冬”的标签:最终要等到次年3月气候学意义的冬季结束后,根据12-2月全国平均的气温实况,才能正式判定这个冬季是否为冷冬。

不过当前大规模出现的大风加雨雪寒潮提醒我们,对寒潮的袭击不可掉以轻心,其不仅会影响到我们个人的生活,对工农业也将带来很大的影响和挑战,需要提前做好有关防范。

气象专家们的寒潮防范建议

1. 6日夜间至7日上午有明显降雪天气,地表温度低,易造成积雪和道路结冰,需防范对交通运输、电力传输和通讯等的不利影响。

2. 目前树木枝叶仍较繁茂,强降雪和大风易造成树枝折断和树木倒伏,需及时除雪,做好古树、行道树木等的防护措施。

3. 请做好露地和设施蔬菜的抢收和防冻工作,及时做好农业大棚等设施的加固、积雪清扫,防止积雪压塌棚室。

4.对简易房、临时搭建物、围栏等临时设施进行加固,确保能承受雪压风吹,及时清理顶部积雪;危险场所及时转移人员至安全地带。

5. 6日至8日气温大幅下降,对城市供热、供电、供气等将带来一定压力,请相关部门做好能源调度和供应保障工作。

6. 6日至7日北风较大,请相关部门做好室外搭建物和广告牌等加固、户外高空作业安全等工作。

7.雨雪天气会造成能见度差,道路湿滑,公众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司机朋友要谨慎驾驶,出行需提前了解路况信息,注意安全。

8. 风寒效应明显,体感十分寒冷,请公众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儿童和老弱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避免外出。另外,燃煤取暖居民需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撰文/记者 李鹏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来源: 科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