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到了五六岁的年龄,小牙齿怎么变成了这样呢?

其实,乳牙滞留是指继承恒牙已经萌出,未能按时脱落的乳牙,或者恒牙未萌出,保留在恒牙列中的乳牙。一般儿童6岁到12岁左右处于换牙期,乳牙应逐个脱落,被相应的恒牙所替换,但有些孩子的乳牙没有按时间正常替换,这种现象即为乳牙滞留。最常见的乳牙滞留就是下前牙恒牙萌出位于乳牙内侧,呈现“双排牙”现象。

乳牙滞留的原因:

1. 继承恒牙萌出方向异常,使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

2. 先天缺失恒牙可使乳牙根吸收缓慢造成滞留。

3. 乳牙根尖周病变破坏牙槽骨使恒牙早萌,而乳牙也可滞留不脱落。

4. 继承恒牙萌出无力,乳牙根不被吸收。

5.恒牙牙胚位置远离乳牙牙根也可能使乳牙滞留。

乳牙滞留的危害:

乳牙滞留占据了恒牙萌出的正常位置,恒牙可能会异位萌出,影响牙列正常咬合关系的发育。尤其滞留的乳牙或残根可以导致菌斑滞留,食物嵌塞,会影响口腔卫生,使邻牙增加患龋齿机会。由于慢性根尖周炎造成滞留的乳牙残根,可以刺伤周围黏膜软组织,严重者可以造成褥疮性溃疡。

乳牙滞留的治疗:

家长遇到孩子乳牙到期不掉,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应交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拔除。

1.对于继承恒牙已经萌出,滞留的乳牙应该拔除。滞留乳牙拔除后,长在后面的恒牙大多会自行调整到正常位置,如果因为拥挤牙齿排列不齐,应该观察,牙齿替换后根据牙列情况择期矫正。

2.因先天缺失继承恒牙导致的滞留乳牙可不予处理。但是要密切观察滞留乳牙,积极预防龋齿的发生,尽量延后牙齿脱落时间。

乳牙滞留的预防:

造成乳牙滞留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缺乏对乳牙的生理性刺激。孩子在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后,应多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新鲜水果、胡萝卜、豆类、玉米、芹菜等,以增加牙齿的咀嚼能力,通过咀嚼动作牵动咀嚼肌群的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牙床、颌骨与面骨的发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生理性刺激促其按时脱落。

换牙期间注意事项:

在换牙期间,松动牙齿可能会造成孩子的不适,家长要告诫孩子不要用手拽、晃牙齿,要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出现乳牙滞留要尽快拔除滞留乳牙,以免使恒牙萌出位置异常。家长也要告诫儿童不要用舌舔或用手指掰动位置不对的恒牙,以免形成其他口腔不良习惯,对咬和关系的建立造成不利的影响。

家长遇到孩子乳牙到期不掉,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应交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