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人类改变传统种植方法,追求“化学” 模式来生产粮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为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事与愿违,统计数据显示:经过数十年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后,农作物产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大的减少,此外,还导致了现今世界各国水源污染、土地流失、河道淤塞、海洋污染、生态变迁和疾病丛生等严重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等局面。那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对土壤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说一下对土壤的危害。土壤是一个自然体,具有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一个具有复杂和多样性程序和不断变化的实体。有机生物在土壤中作为土壤的结构、营养等,孜孜不倦地分工合作,分解土壤里的有机死物。土壤有机死物和腐殖土对农田的其他益处包括:快速分解作物的残余物、使土壤变成水稳定的粒状聚合体、减少土壤硬化和泥块的形成、增进土层内部的排水功能、改善水?B透能力、增进和保存水分、养分的容量。耕地上使用化肥农药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导致腐殖土和上层土的下降、残杀土壤中的有机生物、破坏土壤中的生态平衡和导致有机物的失调和流失。

第二对于土地问题的危害。经过40年的土地流失已导致全球30%的耕地的破坏。60%流失的土壤被冲至河流、小溪和湖泊,除了导致河水、小溪和湖泊的污染外,由于淤泥的不断堆积还造成河水、湖泊频频泛滥的原因。土地流失减低土壤提供植物生长的储存水功能,因而导致支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的下降。土地流失使土地原有的水份、养份、有机物减低和导致土壤生物系的破坏,使树林、牧场和大自然的生态陷入破坏的局面。上层土的流失,导致土地的沙化,成为风沙和空气污染产生的重要原因。而被刮起的沙土中具有20多种传染病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炭疽病和结核病,加速传染病的蔓延。长期使用化肥、农药会破坏土壤的整个生态系统。严重会导致土壤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

第三对地下水的危害性。农业上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长期使用氮肥的地区,地下水含氮量在逐年增高。氮肥进入土壤后,经硝化作用产生NO3-,除了被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的NO3-不能被负电的土壤胶体吸附,因而随降雨下渗而污染地下水。

最后对空气的危害。化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氮肥上,氨挥发及NOx的释放等会使大气中氮含量增加而带来一系列的影响。硝化及反硝化释放N2O到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氮肥的使用对其它温室气体CH4及CO2的释放也有影响。但是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这么危险那不用农作物怎么生长,不要怕现在国家正在改善实现作物养分综合管理,有机和无机相结合,是提高作物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机肥是营养比较齐全的肥料而且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对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具有重要作用。据西北农业大学在米脂县的调查,小麦连作多年的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而经过苜蓿倒茬的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0.18%和0.02%(绝对值)。有机肥是供给微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而化肥却能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无机养料。这是如何用其他的方法来改善。

不改善方法的时候也可以用合理的施肥的方法针对当前施肥不当和过量施肥造成的土壤污染,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具体方案。例如过量施用氮肥引起NO3-污染,可以通过施用缓效氮肥,使用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来降低土壤中的NO3-的含量;对于施肥造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可采用施用石灰、增施有机肥料、调节土壤Eh等方法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还可以采用翻耕、客土和换土来去除或稀释土壤中重金属和其它有毒元素。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倡改地面浅施为开沟深施和叶面喷施,改分散追肥为重施底肥等,减少施肥次数,减少肥料流失的机会。

希望以后可以正确合理的适用化肥农药,为我们营造一个绿色的家园,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