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药、化肥滥用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1.导致品质下降
许多农药生产制造厂家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化学农药中添加大量不明物质。这些农药使用过后会导致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发生改变。会出现药物在使用后,导致出现异常味道。此外,施药过多还会产生药害。

2.导致农民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减少
由于许多农民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多是根据经验判断,存在用错药或者大量混用农药的情况。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还会出现上述提到的农产品品质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
3.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增大
长期连续使用单一药剂,会使环境中留下抗性种群,此后增加农药剂量和浓度不仅不能杀灭病、虫,还会导致它们的抗性更明显,防治难度逐渐加大。
4.导致环境污染
农药会污染生态环境,如不规范合理使用农药、在农药生产加工过程中肆意排放废弃物、不深埋农药包装和被污染的动植物尸体等。农药残留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养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此外,农药中含有的重金属,会在分解后再次进入土壤或水源中造成环境的再次污染,破坏生态系统。
5.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类健康
几乎所有的农药、化肥试剂均含有化学致癌物质,如二氯甲烷、氯乙烯等。农药、化肥利用率低,大量试剂残留在蔬菜、粮食和水果上。人类长期饮用或食用这些残留超标的食物和饮料,将会影响自身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导致发生多种疾病。

6.影响生物多样性

农药残留在土壤中会杀死大量害虫,但同时也会伤害益虫。特别是农药会使某些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明显减弱,以至于有益生物种类数量减少。可见,农药的滥用与残留会使世界上的生物种群逐渐减少,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二、农药、化肥双减的具体实施措施
1.宣传“农药合理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大大向农民宣传滥用、乱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让他们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积极引导他们科学施用农药、化肥。也可请专业人员为农民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相关基础性知识,并请专家帮助其进行病虫害诊断,避免农药的过量重复使用和无效喷洒。
2.修建沼气池
修建沼气池,通过沼气渣与水的科学配对,用沼液喷洒农作物,同时利用管道输入蔬菜基地,采用滴管式侵入土壤,十分有效地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并且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质量。

3.选用有效的农药喷施器械,尽可能提高农药利用率
选用合适的施药器械,可减少农药化肥的浪费。选用施药器械时,应该综合考虑防治对象、防治场所、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农药剂型以及防治方法等。小面积喷洒农药时,宜选择手动喷雾器;较大面积喷洒农药,宜选用背负气力喷雾机或风送弥雾机;大面积喷洒农药,宜选用喷杆喷雾机。还应该根据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防治的需要和施药器械类型选择合适的喷头,且需要定期更换磨损的 喷头。采用先进植保机械防控技术,尽可能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
4.推行绿色防控
推行绿色防控就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进行农业防治、开发利用新型肥料和进行生物防治,最终达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的目的。新型肥料泛指应用常规肥 料再加工使之具有某些新功能和特性的肥料品种。目前,世界上发展较快的新型化肥有功能性肥料、控释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全水溶性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生物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点,主要通过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即天敌防治。害虫、病原物的天敌是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体没有伤害,对农产品品质没有影响,对生 态环境也没有破坏。

5.加强预测预报
在病虫害泛滥成灾前,需预防病虫害发生,即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创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的目的。
6.农药、化肥减量的单项技术
农作物农药、化肥减量的单项措施除了上述提到 的还有很多,如香根草生态工程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技术、种子处理技术、环保型农药助剂减量增效技术、送嫁药技术、抗病虫品种鉴定与利用技术等。

三、农药、化肥双减的发展趋势
为了有效践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满足国家提出的长效、高效、低耗、无污染的农业发展要求,适应消费者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和土地综合效益的要求,我国农业发展要顺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