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下关区的渡江胜利纪念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一艘名为“京电号”的蒸汽机小轮船,也被当地人亲切地喊作“小火轮”。这艘现在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电厂运煤小轮船,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渡江第一船”。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逼近长江。此前,中国共产党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向江南各地党组织发出指示,要求积极开展策反工作,动员一切力量,保护好重要工厂和设施,迎接大军过江。

下关电厂当时叫做国民政府首都电厂,装机容量3.4万千瓦,实际发电能力2.4万千瓦。这座电厂对于中国共产党解放南京后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1943年开始,中共地下党员陆续在电厂职工中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共产党在电厂工人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01化解危机的一封信

渡江战役即将打响,接到中共南京工委保护工厂、配合渡江的指示后,首都电厂的地下党组织立即展开行动。不料一出手,就出了大事!

由于特务告密,电厂部分地下党员遭到逮捕。渡江迫在眉睫,一时群龙无首,形势万分危急!

危急时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工委书记陈慎言,紧急向电厂派来了一个人。他叫鲁平,来的时候还随身带着一封信。这封信要交给谁呢?
鲁平是中共南京工委成员,具有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他先设法联系上了电厂的中共地下党员,安排新街口营业大楼里的几名中共地下党员根据中共南京市委的部署,向下关电厂的员工寄发了大量有关斗争形势与如何保护电厂、迎接渡江解放军的宣传材料。他们还寄发了警告信,打击了特务的嚣张气焰。迫于形势压力,被抓捕的几名地下党员也在2月份被释放,工人们的革命热情一下高涨起来。

1949年3月的一天,鲁平直接来到电厂厂长兼总工程师陆法曾的家里秘密会谈,并掏出随身带来的一封信。陆法曾打开信一看,大吃一惊:“你是共产党员?”

“是的。大军即将渡江,国民党即将垮台,首都电厂很重要,希望您能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与我们一起保护好电厂,迎接解放军过江。”鲁平不慌不忙地回答。

原来,中共南京地下党查到陆法曾有个堂妹,叫陆菊如,在解放区工作,是中共党员,就叫她写了这封信,让鲁平带给陆法曾。信中写道:“介绍我的好朋友来看看,和你当面谈谈。”

陆法曾是当时全国电力行业的权威人士,事业心很强,有正义感。国民党的反动腐败早就让他失望极了。看了堂妹的信,又与鲁平一番交谈,陆法曾沉思片刻,终于点了头。为了防止泄露秘密,他与鲁平约定,有事直接去下关电厂找自己的弟弟、电厂的工程师陆佑曾。

发动起了广大群众,又搞定了上层统战工作,之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解放后,电厂职工与解放军代表集会共庆护厂工作顺利完成。

工厂成立了护厂纠察队。中共地下党秘密掌握了这支武装队伍,加强巡逻工厂,把职工家属接到发电所里。厂里还储备了够半个月生活的米、柴、油、菜等物资,并成立了一个“应变会”。这时候的首都电厂实际上已经在中共地下党的控制之下了。

02机智的电厂工人
让“京电号”成功躲过一劫

大战一触即发。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入夜,万炮齐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东到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

解放军要渡江,没有船可不行。国民党反动派早就将江北的船只悉数收走,收不走的就选择沉船堵塞河港。江南的大小船只,他们则一律拉到内河里严格看管。不过,下关电厂这艘拉煤的小火轮却逃过了一劫。

当时,因为战争需要,国民党下令电厂不能断电,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卫戍司令部和宪兵司令部还在“京电号”上分别贴了不准动用运煤船只的布告。中共地下党带领工人们就拿这道命令作为护厂保船的一个硬气理由,巧妙地把这两张告示变成了两张护身符、挡箭牌。

不出所料,4月22日上午10点,电厂码头上突然来了两个国民党兵,直嚷嚷着要用船。船工黄纪发、吴诚聚、钮其郞等人心里一紧,但立即将目光落到两张布告上。吴城聚走上前不慌不忙,软中带硬地说道:”老总,这是发电厂的运煤船,你们上司有命令,谁也不允许动用!”这句话,一下子就把他们给镇住了。二人朝着布告打量一番,就灰溜溜地走了。在此之后,工人们更加小心,急忙把船紧贴着码头停靠,隐蔽在吊煤机的下面。电厂的中共地下党员始终把这只小火轮掌握在自己手中。

03
运送6000多名战士渡江
小火轮立大功

1949年4月23日中午

“京电号”船工旧照。

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和密集的枪声自浦口方向传来,长江北岸的国民党残兵败将仓皇逃回南京,守在长江南岸的国民党军又潮水般地向城南退去。

出于安全考虑,船上的工友撤到新街口的电厂办事处。6名船工给“京电号”轮船加好煤、压好火,做好相关防护准备后就离开了。虽然人撤离了,但是大家都一直盼望着解放军快点打过江来,能用上这艘船。

百万雄师过大江。

天将黑的时候,下关电厂的门前出现5位操着北方口音的年轻人。他们是35军103师侦察连魏继善班长带领的侦察兵。数万大军望江兴叹,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船。

登岸后,侦察兵们眼前一亮:“发现一条船!还是一条钢壳火轮!他们立即找到电厂的总务课长段景琪,亮明身份,请求支援。问清情况后,段景琪一个电话打到新街口营业所,叫船工们立即过来。

6名船工听说要到下关开船,迎接解放军,二话不说,立刻动身,因为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一辆吉普车把他们送回了电厂。几位船工用最快的速度,升火启动,“京电号”小火轮劈波斩浪,直奔江北。

这时,已经是下关电厂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的鲁平赶到发电所,在电气控制室与解放军103师侦察科长沈鸿毅带领的渡江先遣部队胜利会师。除了部分侦察员在电厂护厂外,剩下的侦察员乘卡车进城侦察。

到达新街口后,经鲁平安排,沈鸿毅与连部进驻首都电厂新街口总办事处,以此作为侦察连的临时指挥中心,引导后续部队分路进军。

鲁平随即指示电厂值班人员,用调度电话通知各重要工厂,大军已经过江,要加强护厂,维护治安,迎接解放。

这一夜,这艘小火轮在滔滔大江中往返了十多次,奋战了11小时,将6000多名解放军战士通过拖船等方式运送进了南京城,为渡江胜利、解放南京立了大功。

两天之后,4月25日,邓小平、陈毅率领的总前委指挥中心也乘坐着“京电号”小火轮,至中山码头登陆长江南岸。


“京电号”小火轮船工陆连云(左)在九十岁生日时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

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这两大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京电号”小火轮,如今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在南京市博物总馆中,向人们讲述着当年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