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毛主席在描绘新中国的蓝图时说,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

发展生产,电力先行。

为了这个中心任务,电力工人们义不容辞,冲在了前面……

01生产急需用电怎么办?

“铁疙瘩”来救场

1948年4月,潍县、坊子地区解放,潍坊特别市正式成立。在先行解放的潍坊,各行各业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加快恢复生产,为新中国诞生贡献力量。

但是,当时坊子发电所设备陈旧,仅有的2台发电机组已服役34年,无力满足恢复生产的用电需求。扩容成为保障生产用电的当务之急。

当地解放后,接管坊子发电所的华东财办工矿部火速查遍了所有的厂矿企业,发现在淄博洪山有台早已退役的发电机。

坊子发电所负责人王治东得知消息后,马上派出两名职工直奔洪山。当电力工人赶到现场一看,心顿时凉了半截。

原来,这是台1919年产于美国的蒸汽轮式发电机,已弃置多年,被当作垃圾掩埋在矿渣之中……

发电机经风侵雨蚀,已锈迹斑斑。

这还能用吗?

电话打回所里,王治东却异常兴奋地催促:“这可是个宝贝疙瘩。运回来,要以最快的速度运回来!”

0210吨“铁疙瘩”怎么搬?

“愚公移山”也要完成任务

经过多方努力,发电机最终运到了二十里堡火车站。但是,这里距坊子发电所还有20多里的路程。

当时没有任何起重运输设备,要搬运这个10多吨重的庞然大物,谈何容易?

“再难,也难不过愚公移山!共产党就不怕难,再重也要搬回来!”王治东一声令下,全所职工、甚至他们的老婆孩子也轮番上阵。

没有先进的运输设备,他们就用土办法,用滚杠滚,用绞磨拖,用撬杠撬。

“一!二!三!”

“一!二!三!”

“一!二!三!”

整齐的劳动号子,响彻云霄!

就这样,人拉肩扛,一步一挪,风餐露宿,早出晚归,轮流看护……20多里路,电力工人和家属们整整走了20天。终于,他们把发电机运到了坊子发电所。

这一天,正巧是5月1日。于是,这台发电机被命名为“五一”号发电机。

▲发电机运抵当日,21名电力职工、7名儿童簇拥在发电机旁合影。

如 今

山东潍坊供电公司史迹馆中仍然陈列着这样一组雕塑:火车站旁,一群穿布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正齐心协力地用绞磨、撬杠挪动着一台巨大的凝汽冲动式汽轮发电机。

这组雕塑再现的正是当年的“五一”号发电机从二十里堡火车站运往坊子发电所的场景。

03废弃“铁疙瘩”

变成发电“香饽饽”

让“五一”号发电机尽快运转起来,成为当时摆在电力工人面前的又一道难题。于是,坊子发电所攻关组成立了。

没有零部件、没有图纸、没人指导、没有经验,有的是共产党员的钻劲、干劲、拼劲和韧劲。

拆卸、除锈、涂漆,钻研、临摹、设计,锻造、捶打、加工……发电所全体员工群策群力。

历经50多个日夜的奋战,“五一”号发电机终于一次启动成功,正式投入运行,为发电所增加发电出力1150千瓦。

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坊子发电所发电设备总容量达4500千瓦,实际发电出力达2175千瓦,是解放前600千瓦的3.63倍。

如此一来,潍坊地区发电能力大幅提升,废弃的“铁疙瘩”变成了“香饽饽”。

“五一”号发电机是潍坊地区电力工业回到人民怀抱后,正式投运的第一台大型机组。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夜,潍坊市灯火辉煌,城内居民上街庆贺,彻夜不眠。

万家灯火喜迎新中国成立,“五一”号发电机功不可没。


如今,祖国安泰、民富国强。当年的“五一”号发电机早已被更替,潍坊的发电能力也提升了好几个数量级。但是,电力人“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代传了下来,激励着电力“后浪”们不断前行。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

电力先辈们的努力奋斗换来了梦想的逐步实现,也为中国电力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光荏苒、铅华洗尽,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