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经济学-决策四部曲:

应该如何正确决策

人们是如何决策失误的

智商与个体差异的决策能力关系

我们毕生发展的决策能力

神经经济学——如何正确决策?

个人决策是相当困难的,个体的决策能力可能影响一生。在信息时代,我们发现一个重要问题,即个人决策能力和基于算法的应用是存在很大缺陷的,这导致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需要政策支持或者决策代理。比如说,高考志愿填报,保险购买,理财,健康管理,以及各种风险决策。只要是存在结果不确定,而个体有特定预期的时候,这个决策就是风险决策。

决策是基于个体价值观和信念差异的,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导致决策质量不同。并且,决策的质量并不由结果来判定,而是由决策的过程来判断,这是由偶然因素干扰的,但一般来说,决策过程的质量和理性能让个体获得更好的决策结果。

一,信念评估

判断决策选项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决策的各项选项中存在了结果预期,包括良好结果,不良结果的预期,对于这些结果概率的判断即为信念评估。根据与外部标准的的对应程度及与其他信念的契合程度,我们可以测量个体的信念评估能力。即,我们对结果概率的判断应该符合统计数据和概率理论。例如,互斥事件(比如生和死)的概率总和应该为100%;大部分人在大概率上,其身份应该是普通人,而在属性上则更有可能突破“普通人。

二,价值评估

评估各种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决策的目标。为了做出明智的决策,人们需要有能力去评估他们选择所带来的可能结果的价值,即评估决策后可能结果的价值。对应法则认为,价值评估应该遵循沉没成本规则,假设选项应该只对预期的未来结果进行评估,不应该考虑之前投入过多少成本。

没有人会对不利的选项继续投资。在博弈论中得出的结论和神经经济学相符合,一旦出现不利于合作的事件则立刻止损,一旦有合作的可能即立刻从新合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选项价值的评估应该避免不同描述引起的框架效应,例如一项药物价值评估95%的概率是安全的,和5%概率引发不良反应是等价的。

三,整合

结合信念和价值评估,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目标的选项。

做出好的决定也需要这样一种能力,即依据信念和价值评估来评估相关结果,选出预期达到最大个人价值的选择的选项比较能力。规范化决策理论通过将决策选项预期结果的概率乘以选项结果预期价值,来计算每个决策选项的期望值。

决策者需要系统的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和所有选项的属性。如果这些规范性策略能够被精确应用,那么这些策略应该遵循契合法则,即符合逻辑:选项A的结果概率信念为80% 结果价值为1 ,选项B结果概率信念为60% 结果价值为2,选项C结果概率信念为40%结果价值为4,那么A小于B小于C,则有A小于C。

四,元认知

指对个体能力的了解程度

好的决策者需要了解他们决策的过程,自身知识以及自身能力的局限性。由此当他们在寻求信息或从别人处得到建议时能有所认识。这种能力通常采用知识检验,通过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信心评定来测量。当信心判断符合整体表现时,这个决策者被认为有良好的自知力。

下一章:前瞻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人们做决定时会违反规范性规则 我们是如何在决策上犯错的,以及如何避免决策失误。

神经经济学——人类决策的误区

判断和决策的描述性研究探讨何时以及为何人们会违反规范性法则(即违背逻辑和数理)。研究者在信念评估,价值评估,整合和元认知上发现了人们所犯的系统性的决策错误。

一,信念评估

个体对未来发生事件的概率评估即为其预期和信念,个体的信念和预期是可以量化的。研究者们常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个体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念。而个体对自己的信念评估是不是符合实际是理性决策的重要部分。

例如,被试者被要求回答他们又多大概率活到一定年岁,有多大概率被诊断出患有威胁生命的疾病。人们常常表现出不切实际的乐观,过高评估他们经历的正性事件的可能,低估负性事件发生的概率,甚至看到统计数据后仍然保持这种乐观的趋势。人们总是低估自己患病的概率,而高估未来的生活质量。

这种乐观可能反应了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和认知过程:在面临常见的不可控事件时,人们更有可能判断自己比别人风险低。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怎样保护自己,但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做。

二,价值评估

人们在做决策时犯的第二个重要错误就是在评估决策选项时违反了对应法则。换句话说,人们常常舍不得放弃过去的失败投资选项而一直执着于失败的投资,期待逆转。人们总是期望跌价的股票回弹,浪子要回头,学生要听话,赌博输了要赢回来,分手的恋人可以回头,这些都是典型的违反对应法则的实例——不承认沉没成本。

在理性行为中,对应法则假设决策不应该不顾之前的投资,而由预期结果来进行评估。在实验性研究中,研究者给被试者两个选项,是继续还是终止失败行为。结果显示,人们常常对终止表现出犹豫,因为担心浪费了他们之前的投资。

而且在价值评估中也发现了契合法则的违反。也就是框架效应,如果一个药物的不良反应为5%,有效性为95%那么不同的描述会影响人们的决策。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后一种描述,而拒绝选择前一种描述。但也有可能是人们的决策被描述者所左右了。

三,整合

描述性研究探究人们运用决策规则能力的时候,发现了人们对规范性理论的违反。当参与者被要求在属性不同的决策选项间做选择时,人们无法利用规范性策略来比较属性不同的选项。

例如,一个人去健身房该如何选择教练,人们常常使用简单的策略,挑选在某个属性上价值最高的选项,而不是所有属性整合起来最优的选项,人们通常喜欢选择好看的教练。或者是会选择首个能满足最低要求的选项,例如选择吃饭,食物的多种属性往往会使人们迷惑,那么人们会可能会选择最低要求,量足或者好吃就行,而不考虑营养配比和性价。

违反契合法则,即违反了概率理论,其反应的是定量判断的系统偏差。例如,人们意识不到他们也有可能死于各种原因。假设一个中年个体十年内死于各种事件的平均概率为:胰腺癌的概率为0.3%,死于肺癌的概率是1%,死于车祸的概率是3%,,,那么这些概率的累加就是他十年总死亡平均概率,但个体往往意识不到总概率的很大的,他们便好于相信每一种死因的概率都很小,总概率也很小。因此,如果一个人要么生,要么死,生死的总概率为100%,但人们判断这样的概率是总是低于100%。

但是心理学研究指出,正是人的这种乐观信念调控了人格,自我预期在加工整体生活时,会让个体更积极,更相信自己的力量。但是在决策上,这样的判断时有缺陷的,例如健康投资时,人们往往忽略了健康风险而低估健康投资的重要性。

四,元认知

元认知的经典描述研究要求被试回答一些知识性问题,比如:“哪一种运动更能减脂?是有氧运动还是高强度抗阻力运动?”然后让他们对自己的回答做信心判断(50%=猜的,100%=确定)。研究显示,各项目平均信心判断高于总比例正确率,也就是对于自己判断的信心要高于正确答案的选择率。

在一定程度上过分自信来源于人们更倾向于肯定,而不是否定自己的回答,在心理学中这是每个个体都会做的维护自我的完整性,如果否定自己的答案等同于否定自我。这种倾向在群体决策和顾问决策下可能更明显——群体决策人们不但要维护自我完整性,还会获得旁证从而维护集体意识;而顾问决策则是将信心转移到顾问身上,顾问等于专业知识,那么信心等于专业知识。因此,这些情况下,人们更容易把信心当知识来决策。这就是典型的元认知偏差,自我预估能力出现问题。

智商与个体差异的决策能力关系

认知神经科学——智商与个体差异的决策能力关系

决策能力随年龄变化而改变的研究报告一直被质疑。一些研究者认为,青少年在基于测验的认知能力表现很好,但是在真实世界中却表现出决策缺陷,这可能与青少年情绪控制及同伴压力有关;老年人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测验的认知能力相比较在依赖于他们经验的真实世界下更差。

当任务有认知要求时,成年人年龄和决策能力往往呈负相关,而在需要更多经验的任务时,决策能力可能不受影响或者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换句话说,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对于决策来说可能会受到情绪和经验缺失的影响,而老年人降低的认知能力被其经验所补足,因为在需要加载认知负担时,老年人反而决策能力下降。确实,我们发现在常规决策中,比如买菜煮饭,中老年人并未出现决策能力下降的趋势;但如果出现一个新的需要认知参与的决策,中老年人表现出了决策能力下滑的反应。尽管青少年保持了高水平的认知能力,但认知能力并不代表知识的维度,缺少经验和知识以及被情绪左右的认知决策,会导致年轻人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尽管存在决策任务外部效度的问题,还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看似不切实际的实验测试上,纸和笔的学习上,更好的决策能力与真实世界糟糕的决策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决策通常被看成是一个认知训练,很少有研究考察决策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关系。个体在流体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测量中有更好的表现,确实能避免一般决策偏差,比如过度自信和框架效应。

测量决策能力的内容包括:风险觉知一致性(对风险的觉察和实际一致性),避免沉没成本,避免框架效应,运用决策法则,信心不足和过度自信。因为决策能力反映的是相互支撑的技能集(或称正性汇总),因此只要不同的决策任务全面涉及了决策的主要过程(信念评估,价值评估,整合,元认知),决策能力集的组合方式在不同的测验中可能会不同。甚至在控制了认知能力后,整体决策能力得分仍与更好的认知能力和更少的适应不良的冒险任务有关,表明了认知能力与决策能力的联系有良好的外部效度。换句话说,良好的认知能力代表着可能有良好的决策能力。

在成人的决策能力研究中,决策能力的效度以及测验总分与个体的认知能力,社会经济地位,认知风格的测量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最重要的是,个体决策能力与避免消极决策显著相关。也就是说,高水平认知能力的个体如果经常避免消极决策的出现,那么这样的个体会有更好的决策能力;或者说,拥有良好决策能力的个体,通常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避免风险决策的能力。

神经经济学——毕生发展的决策能力

个人和环境的特性形成了决策过程,反过来导致了特定的决策结果。

决策能力取决于流体认知能力,一直在不断提高知道成年,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下降,同时,经验和情绪成熟度也随着年龄而提高。

前情回顾:决策的过程——信念评估,价值评估,整合,元认知。其规范性理论和人们常有的偏差。

一,前因——直接相关的决策前因素

1,流体智商

个人能力,其他人格特征,环境特征是影响决策能力的可能因素。个体能力包括流体认知能力,其与更好的决策能力有关。流体认知能力与避免沉没成本的低相关表明,避免沉没成本认知要求较低。我们从一些现象可以观察到,高智商的人可能更容易抑郁,更容易纠结于过去,更有可能试图挽回败局;但经验会告诉老年人,承认沉没成本是更好的选择,因此智商高的人往往在感情投资失败,或者其他沉没成本中表现出犹豫不决和纠结情绪,此情绪导致了决策失误。

决策任务反映出的能力显示,与流体认知能力的低相关可能需要经验相关的知识,即如何执行任务或者情绪调控技能来防止错误的情感反应。这和对青少年的研究显示出一致性——流体智商不是唯一影响决策的因素,他还应该包括了其他因素,例如情绪控制,特定领域的知识,经验等。

2,晶体智商

晶体智商是一种通过训练或从年龄相关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个人能力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有限,因为和流体认知能力相比,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

年龄和词汇量(心理辞典的量)已经作为晶体智力的代表。晶体智商在沉没成本上表现出了正相关性。老年人,作为更有经验的决策者,可能发展了有效的启发式策略,在他们决策中减少了认知复杂性。如上所述,处理不可挽回的损失的能力以及拥有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可能与更好的沉没成本决策有关。

我们可以看到,像芒格这样的有经验的老年人,他们特有的启发式:思维模型。他们善用诸如:逆向思维,正态分布,幂律分布,正负反馈,转移概率,网络模型,系统模型,博弈模型等等数学和逻辑工具来启发特定决策场景的要素。而这些思维模型正好是和晶体智商有关。

3,情绪控制

人类的信息加工很多理论都指向两个本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加工模块。一个模块是相对快速的,自动化的,省力的,基于联想的,具体的且情绪化的加工。另一个加工模块被认为是相对慢速的,控制的,费力的,基于规则的且抽象的加工。系统1是对环境中特征的知觉相似性敏感,信息加工是基于其意义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融入个体的知觉现实中;而系统2是基于抽象的,逻辑的,规则推理的。

审慎加工是在情绪加工之后的,众所周知的是情绪化的决策往往会出现错误。但是,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慎思加工和情绪加工出现了双分离,它们启用了不同的脑区。而情绪加工似乎在完成基于经验的决策任务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情绪控制可以降低框架效应。

认知控制的核心概念就是情绪抑制和工作记忆。抑制被描述为抑制反射性反应的能力,工作记忆被描述为保持和加工相关信息的能力。当决策的结果可能与预期不一致时,情绪控制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存在概率性结果,那么决策取决于学习而不取决于预期。因此在决策过程中,情绪控制非常重要。

4,其他前因

个人特质也可能对做出好的决策产生影响。年龄是晶体智商的一部分。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地位低的个体在决策任务中表现更差,可能是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发展他们的潜能。

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环境特征。环境中的无关因素会导致决策失误,比如框架效应中的描述方式是无关变量,它会导致决策失误;以及沉没成本的呈现效应,即选中无关的过去时间和过去的投资。

信息过载,也可能导致人们感觉负担过重,导致放弃认知努力从而偏离规范理论,甚至陷入选择瘫痪或者回避决策。这个现象在学生中最为常见,他们听不懂课程就会逃避;在成年人中也不少见,很多成年人非常抵触新的知识或者“长篇大论”。

5,资源受限

资源受限,比如时间受限和经济受限,这些压力会导致决策者不得不采用更快的,更有效的决策策略,但有时候决策质量迫于压力下的决策导致决策质量降低。在数学模型中,幂律分布的穷富关系如果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描述,一个固定的穷人变成富人的概率,和另一富人变成穷人的固定概率,导致了幂律分布,即二八定律。这两个转移概率中,穷人变成富人的转移概率尤为重要,这是降低贫富差距的重要概念,但实际上,因为穷人的基数较大,所以富人变成穷人的概率实际上更大。这两个转移概率都体现了决策和压力的关系,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受到资源限制,比如时间限制都会做出错误决策。比如说,穷人受到资源限制更有可能短视而不进行长期投资,而富人迫于时间或者认知资源限制更有可能不理性消费和不理性投资。

显然,这些环境特征可能会与个人特征相互作用。如上所述,情绪控制,降低工作记忆的负载——通过训练工作记忆的容量来帮助决策能力,发展个人潜能,熟悉环境以帮助个体应用他们的经验,提高晶体智商——心理辞典容量,都是帮助个体提高决策能力的关键要素。

二,过程

使用特定的决策过程可能是由决策能力和决策风格决定的。决策风格可能会影响使用特定策略过程的倾向。比如,最大限度寻求最佳选项会比满意即可的选择一个选项要好得多。

决策的过程——信念评估,价值评估,整合,元认知。其规范性理论和人们常有的偏差。

三,结果

最后,决策的结果包括真实世界里的行为,比如健康行为,投资,职业选择;生活决策结果,比如更健康,财产,目标实现;情感,比如生活满意,幸福,人生的遗憾。效度研究表明,甚至是控制了流体认知能力之后,拥有更好决策能力的跟题确实会报告更多的积极自我报告行为和结果。决策能力越强,体验到后悔情绪也越少,甚至是在控制了譬如最大限度倾向这样的后悔导向决策风格之后也是如此。

我们给出的模型中可能存在了各阶段动态的交互作用和反馈回路,比如决策结果可能会导致环境改变,环境又会导致决策改变。然而,好的或者不好的决策都能积累经验,从而改变决策能力和决策风格。

如果喜欢我的作品或者有建议和需求请留言,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 神经经济学——决策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