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也阔过”这种事情,树懒家族很有发言权。

跟今天的树懒喜欢挂在枝头一动不动不同,它们的史前远亲完全是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风,这个脚步宛如大地惊雷的巨兽就是今天的主角——美洲大地懒(Megatherium americanum)。美洲大地懒生存在上新世早期至更新世晚期之间的美洲大陆,它们的体型在同时代的陆地脊椎动物中傲视群雄,只有大型象类和巨犀能比肩。美洲大地懒同时也是更新世美洲大陆巨型动物群中的代表性物种。

大地懒骨架绘图,来自Extinct monsters : a popular account of some of the larger forms of ancient animal life | Paul K / Flickr

尽管在体型和习性上大地懒都和现存的树懒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根据演化谱系显示:这个陆地巨无霸和慢吞吞的树懒确实是一家人,在生物学分类上两者都属于哺乳纲-异关节总目-披毛目-树懒亚目这个大演化支,不过大地懒自称一派属于大地懒科(Megatheriidae),而我们通常语境中所说的美洲大地懒,指的是大地懒属下面的模式种。

巨兽登场

作为最早被人类发现和了解的史前巨兽,大地懒化石被发现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88年的阿根廷,随后骨骼碎片标本被收集起来,送到了西班牙马德里的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展出,并保存至今。不过当时的人们对这些巨大的遗骸一无所知,直到一位著名古生物学家的出现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他就是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古生物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祖师爷。

居维叶画像 | Wikimedia Commons

在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解剖学理论后,居维叶逐步将这些支离破碎的化石所携带的信息拼凑完整,并初步整理还原出了这个史前巨兽的外貌特征和亲缘演化关系。随后他在1796和1804年陆续发表了两篇论文,对这个重大发现进行阐述,并正式把这一物种命名为“美洲大地懒”(M.americanum)。

通过深入的研究比较,居维叶发现大地懒和现存的树懒存在着十分微妙的演化关系,但很明显这个巨兽不可能像树懒一样悬挂在树枝上,因此他大胆地认为:“大地懒是一种地栖大型动物,它们的利爪就像现代的食蚁兽一样,主要是用来挖掘洞穴和寻找食物”。虽然这一理论被后来的研究所否定,但在那个自然科学刚起步不久的18~19世纪,他的这些假说也足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而美洲大地懒所掀起的这股“巨兽风潮”,也一直持续到数十年后恐龙化石的发现才逐渐被盖过。

居维叶的Recherches sur les ossemens fossiles一书上的插图 | picryl

食性迷思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地懒化石在美洲各地陆续被发现,我们对这个庞然大物的形象也愈发清晰明朗,然而大地懒的食性却依旧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作为整个树懒亚目乃至所有陆地哺乳动物中的“巨人”,一头成年的美洲大地懒体长从头至尾可达6米,体重4吨,足够与一头现代成年非洲象相提并论!而如此庞大的体积无疑需要摄取足够的食物来支撑。

那它们究竟吃什么呢?通过研究美洲大地懒的骨骼结构可以发现:它们的骨架整体十分结实,骨盆宽阔而厚重,还长着一条强劲有力的尾巴。推测它在进食时可用粗壮的后肢和尾巴,像三脚架一样共同支撑起身体,然后直立起来去取食高处树枝的鲜嫩枝叶,再配合前肢上特化的弯钩状爪子和灵巧的舌头,美洲大地懒可以轻而易举地吃到其他植食性动物无法触碰到的树叶,从而获取到更多更优质的食物资源。

站立起来啃食树叶的大地懒复原图 | Robert Bruce Horsfall / Wikimedia Commons

不仅如此,通过美洲大地懒所遗留下的足迹化石还发现:它们的后肢上也长着修长的利爪,这意味着它们的脚掌其实无法完全平整地踩在地面上行走,而只能通过足部外侧边缘进行运动,因此这个巨兽很可能也拥有不错的两足运动机能。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美洲大地懒依旧还是以啃食地面低矮的植被为食(如龙舌兰的叶片和禾本科植物),它们发达的颊肌和牙齿很适合咀嚼、切断这些植物的叶片和根茎。不过在吞下大量的食物后,美洲大地懒也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来消化这些难以下咽的植物纤维。

美洲大地懒化石,藏于Kensington自然博物馆 | B / Flickr

北伐猛士

作为起源于南美洲的本土物种,美洲大地懒可谓是赶上了一个天时地利的好时机,它们的种群也随之不断繁盛壮大。当时的南美大陆相对温带性的北美而言,整体更偏向干旱性、半干旱性的气候,遍布的茂密林地和草原成为了大地懒家族生息的家园,它们的势力版图最终也扩张到了北美大陆。通过巴拿马地峡美洲大地懒的种群得以成功北上,并一举成为“南北美生物大迁徙”大军中少有的,从南美进入北美立足的代表性物种。

尽管群雄逐鹿的北美绝非是一片太平乐土,但凭借着无人能敌的体型优势,成年的美洲大地懒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古生物学家相信:无论美洲大地懒究竟是群居动物或是独行侠,它们应该都是一种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日常主要在白天活动觅食,夜幕降临后再回到洞穴等隐蔽场所休息,过着昼出夜伏的平和生活。

大地懒复原图 | Wikimedia Commons

虽然大地懒温顺的植食性巨兽形象已深入人心,但依旧有假说对此提出了质疑。

有部分研究理论认为:美洲大地懒的三头肌附着点(即:肘突)较短,这意味着它们的前肢在运动时更偏向于速度而非力量,这点和许多肉食性动物更为接近。推测大地懒可能会挥舞着前肢的锋利爪子,去夺取其他掠食者(如刃齿虎)所捕获的猎物并据为己有。如果这一理论被证实,那么美洲大地懒很有可能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偶尔也会仗着硕大的体型和唬人的利爪来吓退其他捕食者,获取一顿免费的肉食。

然而目前为止,科学家并未在大地懒的粪便化石中发现过骨头残渣,因此该假说由于缺乏可靠的证据支撑,并不被主流学界所认可。

在更新世末期的灭绝事件中,盛极一时的美洲大地懒也没能幸免。随着气候变迁所带来的环境剧变和栖息地的萎缩,大地懒的种群渐渐走向衰亡。根据化石记录显示:最后的美洲大地懒种群可能存活到了1万年前,而此时人类文明的曙光已在地平线上闪耀。

这两个物种就这样在时空交汇中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一个陨落在生命演化的洪流之中,另一个却冉冉升起并最终彻底改变了这个星球的面貌。

来源: 物种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