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间巨型沉积盆地,更是一个具备油气生成和储藏条件的天然宝库。走进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二层的石油展厅,一眼就能看到展厅左前方的展台上的一个开采石油的微缩生产景观,该景观生动地展现出柴达木盆地开采石油的繁忙场景。

陈列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的石油开采微缩景观

据该馆的讲解员张丽娜介绍,据科学家推断,石油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长的可达5亿年之久。

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古生物,在地球不断演化的历史进程中,被频繁的地质运动深埋地层,在高温和压力下不断地分解、熔合、沉积、形成的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可燃液体。这种棕色、褐色、甚至是黑色的液体,被想象丰富的诗人们比喻为“黑色的流金”“工业的血液”。

陈列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的油砂标本

在展厅中间,一块坚硬的砂砾岩格外引人注目。据讲解员介绍,这块砂砾岩叫作油砂,取自我省花土沟的油砂山。关于油砂还有一个小故事,1954年,一位常年在柴达木西部游牧、经商的乌兹别克老人,对地质勘探队员说,他曾经用一种可以点火的石头烤过饼子,烧过茶水。地质队员在他的引导下,果然找到了这种可以燃烧的石头,这就是被石油浸泡了千万年之久的油砂,找到油砂等于找到石油。于是青海油田地质队员就在油沙山发现了油露头,由此诞生了青海油田的尕斯库勒油田,目前该油田年产100万吨原油。

石油主要用来炼制燃油和汽油,其次是润滑油和润滑脂、沥青和油焦,以及溶剂和石油化工产品。从原油到成品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输送和石油炼制。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石油重镇花土沟,虽说那里四季风沙,飞鸟绝迹,草木难生,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褐色的原油通过一条长达435公里的输油管道,从那里穿越茫茫瀚海,源源不断地流向格尔木炼油厂。

陈列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的装有岩芯标本的圆柱体

展厅的中间还展示着一些长短不一,颜色有别的圆柱物体标本。据介绍,此标本为岩芯。它是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为了解地下油层和它所含流体特征,按照设计的地层深度和岩层位置,钻探取出的岩层样品。张丽娜指着其中的一个圆柱说,这段岩芯就是从深达2000多米的地层中钻取出的油岩样本。石油地质师通过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可估算出石油的储量、编制出合理开发方案的。

陈列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的可燃冰岩芯标本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的盆地之一。据悉,该盆地的沉积岩面积达到12万平方公里,在中、新生代的沉积岩厚度达到1.5万米,从下到上有侏罗纪、第三纪含油气层系和第四纪含气层。

近年来,青海油田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均取得了新的突破。自2011年以来,青海油田相继发现英东、扎哈泉、英西三个大油田,为700万吨油气当量的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青海油田的涩北、南八仙、东坪3大气田,保持了天然气稳产的良好趋势。2017年,青海油田柴西英中探区狮58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日产天然气超200万立方米,创青海油田单井日产天然气最高纪录。而随着二十多亿吨新增油气资源量的发现,青海油田的油气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