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浩瀚星空中又增添了几个响当当的名字,三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获得命名:

• 7月30日,在上海大学举行“钱伟长星”命名仪式暨纪念活动,缅怀钱伟长院士的生平业绩和卓越科学贡献。

• 8月31日,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举办“吴汝康星”命名仪式暨纪念活动,纪念吴汝康院士为中国古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做出的卓越贡献。

• 9月8日,在国家航天局举行了“吴伟仁星”命名仪式,褒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的杰出贡献。

“钱伟长星”“吴汝康星”“吴伟仁星”轨道图 | 图源:紫金山天文台

而当时的一部热播剧《三十而已》中正好有一段关于小行星命名的情节引发不少议论:富家太太不惜花重金想买一串小行星命名权作为宝贝儿子的成人礼。人们在唏嘘片中有钱任性的王太太富人思维的同时,也带来对小行星命名的关注。那么小行星究竟是如何命名的呢?真的能像剧中那样,只要肯花钱,就能买下小行星命名权吗?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下面我们就一起聊聊关于小行星命名的那些事。

命名权

首先,小行星是唯一一类可以由发现者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名字的天体。你要想获得一颗恒星或者一个星系命名权,连门都没有!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正是在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

小行星的发现者虽然具有提名权,但必须经过由全球小行星/彗星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CSBN)的审核确认。

从临时到永久

小行星候选目标发现之后,还需要至少两个晚上的观测数据。上报给国际小行星中心(MPC)之后,如果能被确认不是任何一个已知的小行星,即可获得一个具有国际统一格式的临时编号,如2007 KC₉,相当于一个临时身份证。

要想取得“永久居留”,需要确定其轨道。通常需要在四次“回归”中被观测到,并且确定了较高精度轨道参数的小行星,才会由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确认,获得一个国际永久编号。只有获得了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才可以被命名。

观测数据越多,覆盖弧长越长,计算出的小行星轨道参数就越精确,做出的轨道预测也就越精确。这个确定轨道的过程可能需要花好几年甚至好几十年。

例如,“钱伟长星”,2007年5月16日发现(2007 KC₉),2011年7月获得永久编号283279;“吴汝康星”,2010年8月7日发现(2010 PY₆₃),2012年3月获得永久编号317452。

命名权也有窗口期

按照现行的规定,一颗小行星在获得永久编号之后,其发现者获得10年窗口期给这颗小行星起名。过了这个窗口期,发现者就失去优先提名权了。

《三十而已》剧中情节发展:女主顾佳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学校,想尽办法去满足富家王太太给儿子买小行星命名权的心愿,终于在国外的一个论坛上发现了一家公司,他们可以提供小行星发现者让渡出来的命名权。不过,这只是影视作品中的演绎,事实上,发现者的提名权是不能让渡的。

命名规则

临时编号由三部分组成(以2007 KC₉为例):

2007:发现年份;

K:第一个字母表示发现的(半)月份。A表示1月上旬,B表示1月下旬……Y表示12月下旬(不使用字母“I”,因为容易和数字“1”混淆,同样原因,车牌中也没有“I”)。

C₉:第二个字母和后面的数字联合表示该半个月之内发现的顺序号。如2007 KC9是2007年5月下旬发现的第(3+9x25)=228颗。其中,A表示第一颗,B是第二颗……Z是第25颗,A1是第26颗……Z1是第50颗……(不使用字母I);

有些情况下,也使用紧凑格式,如J96T01V,其中J96表示1996。

小行星临时编号命名规则对照图

永久编号很简单,表示这颗小行星轨道确定时的自然序号,截至2020年9月10日,这个序号已达546077。

获得命名后的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如“吴伟仁星”的全名(281880)Wuweiren。

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取古希腊或古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而且通常为女神,比如,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叫塞雷斯(1 Ceres,谷神星,1801年1月1日发现),之后有诸如:帕拉斯(2 Pallas,智慧女神雅典娜),朱诺(3 Juno,婚神星)和维斯塔(4 Vesta,灶神星)等。

谷神星、灶神星和厄洛斯的比较|图源:NASA

第一颗以男神命名的小行星厄洛斯(433 Eros):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和战神阿瑞斯(Ares)的小儿子。更为人熟知的倒是他在罗马神话中那个手拿弓箭的调皮小男孩——丘比特(Cupid),为维纳斯(Venus)和战神马尔斯(Mars)所生。

从那时起,逐渐形成了主带小行星以女神名字命名,而轨道特别的以男神命名的模式。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行星被发现,科学家们很快意识到这种模式不可持续,需要新的规则。后来小行星的命名逐渐可以用特定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命名,如“(1802)张衡星”“(2045)北京星”“(4431)何梁何利”“(23408)北京奥运”等。

小行星命名一经命名,则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公告(每月发布一期)各天文组织,成为国际性的永久命名。所以对提名有明确严格的要求:

• 不长于16个字符(包括空格、连接符等,但不能是数字);

• 最好是一个单词;

• 可发音(以某种语言);

• 非攻击性、侮辱性词汇;

• 避免与已获得命名的小行星或者自然卫星过于相似;

• 政治/军事人物或事件的提名必须在其本人死亡或事件发生后100年才允许;

• 不鼓励用宠物名字;

• 不允许纯商业或以商业性质为主的命名;

特殊类型的小行星还有另一套专门的命名规则,不再详述。

所以,“可口可乐”“肯德基”之类应该是没可能作为小行星的名字的。否则,N年后的某天我们听到“据天文学家介绍:2222年2月2日,可口可乐将有可能撞击地球!”大家感受到的应该不是恐慌,而是喜感。

随着望远镜巡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的小行星越来越多,仅获得永久编号的已接近55万颗,其中已正式命名的不足5%。这么多小行星,全部经由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显然不太现实。近年来,小行星命名便多了一条新规则:每个发现者或小组每两个月只能提名两颗小行星。如此一来,发现了大量小行星的大型巡天项目(如ATLAS、Pan-STARRS1等)所发现的绝大多数小行星都不可能在10年的窗口期内完成有效提名。物以稀为贵,也确实没必要把每颗小行星都命名了。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只要肯花钱,就能买下小行星命名权吗?

国际天文联合会官网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能!

并给出获得小行星命名权的最佳建议:走出去,发现一颗!(“Go out and discover one!”)

从中华星到中国星

这是一个小行星命名言必及之的典故。

1928年10月25日,一位旅美求学的中国青年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一颗小行星(临时编号为1928 UF),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这位青年学子感怀祖国,随即将其命名为中华星(1125 China)。

不久,青年回国效力,成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但却再也没找到这颗小行星的踪迹。直到1957年10月30日,青年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轨道酷似1125的小行星(临时编号1957 UN₁)。虽后经证实这颗小行星并非1125,但20年后的1977年,当这颗小行星的轨道被精确确定后,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破例将“1125 China”给了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而原本以为失踪了的1125号小行星,却在1986年被再次观测到(临时编号 1986 QK₁),并于1988年被重新命名为中国星(3789 zhongguo)。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连任42年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张钰哲先生(1902-1986)。从“中华星”到“中国星”,寄托了老一辈天文学家的悠悠赤子情和拳拳报国心。

1955年1月20日,张钰哲领导的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建台以来的第一颗小行星1955 BG,后来获得永久编号为3960号。这是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因此也叫“紫金一号”(后以香港妇女界著名人士查刘璧如女士名字命名)。

随想

起个响当当的名

给飞过我们头顶的星

捎着我们的寄托和崇敬

在宇宙深处闪耀 穿行

附:部分获得命名的小行星(除特别标明外,均为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

〇 古代科学家

张衡星(1802 Zhang Heng),1964年10月9日发现(1964 TW₁),1978年8月命名。

祖冲之星(1888 Zu Chong-Zhi),1964年11月9日发现(1964 VO₁),1978年8月命名。

一行星(1972 Yi Xing),1964年11月9日发现(1964 VQ₁),1978年8月命名。

郭守敬星(2012 Guo Shou-Jing),1964年10月9日发现(1964 TE₂),1978年8月命名。

紫金山天文台于1964年发现的这四颗小行星是第一批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张衡星常被认为是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同期公告的还有张钰哲星。

〇 现代科学家

张钰哲星(2051 Chang),1976年10月23日发现(1976 UC,哈佛大学天文台),1978年8月命名。

戴文赛星(3405 Daiwensai),1964年10月30日发现(1964 UQ),1994年5月25日命名。

杨振宁星(3421 Yangchenning),1975年11月26日发现(1975 WK₁),1997年5月25日命名。

钱学森星(3763 Qianxuesen),1980年10月14日发现(1980 TA₆),2001年12月21日命名。

〇 地名

北京星(2045 Peking),1964年10月8日发现(1964 TB₁),1979年7月命名。

江苏星(2077 Kiangsu),1974年12月18日发现(1974 YA),1979年7月命名。

南京星(2078 Nanking),1975年1月12日发现(1975 AD),1979年7月命名。

以上这三颗星是第一批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我国现设的所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绝大多数的省会城市均已获得小行星命名。

以下这几颗星都与紫金山天文台的观测站所在地有关:

紫金山天文台星(3494 Purple Mountain),1980年12月7发现(1980 XW),1993年11月命名。

盱眙星(4360 Xuyi),1964年10月9日发现(1964 TG₂),2003年8月命名。

姚安星(175633 Yaoan),2007年10月9日发现(2007 TF₁₈₄),2009年12月命名。

柴达木星(199947 Qaidam),2007年4月16日发现(2007 HR₇ ),2013年11月命名。

建三江星(207723 Jiansanjiang),2007年9月11日发现(2007 RC₁₄₈),2017年3月命名。

〇 大学

北京大学星(7072 Beijingdaxue),1996年2月3日发现(1996 CB₈,北京天文台),1997年8月18日命名。这是第一颗以国内大学命名的小行星。

南京大学星(3901 Nanjingdaxue):1958年4月7日发现(1958 GQ),2001年8月4日命名。

〇 你可能想不到的

宽容星(8992 Magnanimity),1980年10月14日发现(1980 TE₇ ),2001年10月9日命名。这是为纪念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罹难者的三颗小行星之一,另外两颗分别为同情星(8990 Compassion,1980 DN,捷克Klet天文台)和团结星(8991 Solidarity,1980 PV₁,欧洲南方天文台ESO)。

参考资料

https://www.iau.org/public/themes/naming/

https://minorplanetcenter.net//iau/info/HowNamed.html

https://minorplanetcenter.net//iau/lists/MPNames.html

封面图源:pixabay

主编:毛瑞青

轮值主编:袁强

审核:赵海斌、杨捷兴

编辑:王科超、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