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黑子出现时,天文学家会解释:“这是受磁场影响产生的光斑,每十来年一次的常见现象。”

而如果你生活在汉朝,浪漫的楚人会神秘兮兮地告诉你:“瞧,那是一只黑色乌鸦,就是它拉动着太阳在天穹穿梭。”

太阳黑子 | Ed g2s / Wikimedia Commons

科学尚未启蒙之时,楚人的浪漫气质孕育了无数自然神话。可经受岁月磨洗之后,它们很少流传至今。幸运的是,在长沙出土的一副古代棺木上,我们得以看到汉朝人脑海中的“神奇动物世界”,这便是马王堆一号墓的锦饰内棺以及覆盖其上的帛画。

马王堆一号墓锦饰内棺,发掘出土后已经褪色 | 湖南省博物馆

羽化而登仙

马王堆之所以闻名,主要归功于经久不腐的鲜尸。人们不禁问道,是不是棺材的特殊材质造就了绝佳的防腐空间?实际上,放置尸体的内棺是楸木(Catalpa bungei)打造。这种材料上至帝王陵冢,下至荒山野坟都在使用。真正稀奇的,反而是棺木的装饰。

羽毛贴花绢纹样 | 湖南省博物馆

棺木四壁粘贴着刺绣图案,仅以手工成本计也是价比黄金。而比刺绣更珍贵的,则是棺盖上方的“贴花绢”。这种装饰不仅用到各色绢布,还需要翠鸟的羽毛。翠鸟羽毛艳丽非凡,文人墨客称赞翠鸟时极尽浮夸之词,比如南朝诗人江淹(也就是江郎才尽的江郎)写道:

“彼一鸟之奇丽,生金洲与炎山,映铜陵之素气。”

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羽毛艳丽,却惹来了杀身之祸 | Shantanu Kuveskar / Wikimedia Commons

为了把美丽据为己有,古人一边写诗赞美,一边把尖刀捅进翠鸟胸膛,用翠羽制成工艺品。可每只鸟的羽毛毕竟有限,于是商贾滥捕滥杀,导致汉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羽不供用”的可怕局面。中原贵族想要获得翠羽,主要依靠闽粤或西域进贡,山长水远,成本高昂。

正是因为翠羽稀少昂贵,往往只用于装饰小件首饰,而像马王堆这样用翠羽装饰棺材的做法实属罕见。那么,当时的人为什么要不惜代价为棺盖贴满翠羽呢?

中央的柿蒂形花饰,来自贴有羽毛的绢片 | 湖南省博物馆

考古学家认为,鸟的羽毛在汉代是“成仙”象征。一个人但凡得道升仙,身上就会长出几寸长的羽毛。而在马王堆外层棺椁的画像中,仙人也被描绘成了长满羽毛的“鸟人”形象。因此,马王堆内棺上的翠羽或许也寄托着对墓主人死后羽化登仙的浪漫想象。只是,这种浪漫是用无数翠鸟的鲜活生命换来的。

阴间飞翔的鸟

楚人爱鸟羽,更爱画鸟,甚至把它们的形象镶嵌进了神话中。在内棺的棺盖上方紧贴着一幅T型帛画,画中的鸟类形象数不胜数,它们陪伴着画中的墓主人畅游虚幻时空。只不过,这些鸟类的象征含义与今时今日大不相同。

棺盖上铺盖的T型帛画 | Wikimedia Commons

譬如帛画下部绘有一种双目并置的怪鸟,脚踩灵龟,遥望仙人。从外形上看,这正是猫头鹰。虽然现代社会将猫头鹰视为智慧化身,但是汉朝人却认为它们愚笨、懒惰,甚至会吃掉自己的母亲。曹操就有句名言叫“放枭(猫头鹰)囚凤”,讽刺朝廷包庇恶人而惩办清官。显然,猫头鹰被当成了反面典型。

那么帛画包含了“令人生厌”的猫头鹰,这究竟意欲何为,难道在批评墓主人的人品?学者认为,画师应当运用了猫头鹰的另一种意涵:阴间之神。猫头鹰常在夜晚活跃,而夜晚是死亡的象征,代表墓主人进入阴间。

如今猫头鹰已经成了圆鸮节的象征(不是)| Imran Shah / Wikimedia Commons

相比之下,帛画上部更有阳间气息。比如右上角赫然立着一只神气的乌鸦,身后还衬着一轮红日。在近代传统中,乌鸦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有趣的是,乌鸦在汉代反而是神鸟。人们相信太阳黑子就是一种名为“金乌”的乌鸦,它长着三只脚,每日背负着太阳划过天穹。

乌鸦脚下有飘荡的藤蔓,藤蔓上长满了光球,好似红彤彤的柿子。这一场景正符合《山海经》中所讲的扶桑树,而光球则是还没有被乌鸦驮上天的太阳。可在传说中,扶桑树上栖息的太阳有十颗,而画中只有九颗。有人认为,这是粗心的画工数学不好,数漏了。也有人提出,这九颗太阳是被后裔射下来的倒霉蛋,死后落入阴间陪伴墓主人。

太阳黑子是一只乌鸦,脚下是扶桑树 | Wikimedia Commons

更常见的说法是,这九个太阳契合了道教所说的“九天开则九日俱明于东方”。古人认为,当九个太阳聚齐之时,九重天门大开,修道之人可以升仙。

看来,马王堆的墓主人可能是个修仙爱好者。生前未能得道飞升,就指望死后生命蜕变。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另一具朱地彩绘漆棺 | 猫猫的日记本 / Wikimedia Commons

鲛鱼神丹

修仙是秦汉上流社会的时髦,而修仙方法各不相同,或绝食或炼丹。考古学家认为,马王堆墓主人更向往去蓬莱仙岛求药。

帛画的底部是一对其貌不扬的大鱼,代表了汉朝人心中的“大鲛鱼”。这种鲛鱼并不是现代人所说的马鲛鱼,而是海中神兽,原型或是鲸鱼。《史记》记载,徐福寻仙丹多年而不得,因为没法交差,就谎称海中有“鲛鱼”阻挠。帛画中的大鲛鱼被大力士狠狠踩在脚下,而他的双手则举着仙丹。显然,大鲛鱼已被征服,仙丹稳稳地送到了墓主人手上。

帛画的线描图,两条大鲛鱼被力士踩在脚下 | 王昱 / 文汇报

紧接着在画面的中部,墓主人吃了仙丹,身旁仆人奉上“玉浆”。这玉浆也是一种昆仑山神药,《神农本草经》记载说,临死前喝下五斤,死后三年尸体面色如初。

食罢仙丹,饮罢玉浆,墓主人终于迎来了最向往的时刻——升仙。在帛画的上部,我们看见天官守在门旁,这便是南天门了。墓主人在仙鹤的围绕下飞入天门,她的身体也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原先苍老的面容不见了,变成了少女的脸庞。老态龙钟的身影也不见了,她的双足化作蛇尾,象征着无限的生命力。

帛画上部,墓主人飞入天门,长出了蛇尾 | 王昱 / 文汇报

终于,墓主人得道飞升,生命永存…不过很遗憾,这一切仅仅停留在画中。

真正的墓主人埋在黑暗的墓穴中。那密封性极好的墓穴甚至比昆仑山的玉浆有用得多,即使两千年后皮肤依旧有弹性,关节活动自如,胃里还留着最后一顿饭吃的香瓜。

只是,她再也不能继续幻想极乐世界的模样。

来源: 物种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