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地球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化,为了唤起民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1970年4月22日首次发起的群众性环保活动,并将这一天定为“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今年是第52 个“世界地球日”,在节日即将来临之际,为响应中国地质学会倡议的“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宣传活动,我们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珍藏的“世界岩矿标本”,以系列科普图文形式向您展示地球的基本物质组成——矿物和岩石。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蓝色贵蛋白石标本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地区的电气石标本

矿物是自然作用中形成的天然固态单质和化合物,是固体地球和地外天体中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物体中骨骼部分的主要组成。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固态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地幔的基本物质。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吃喝玩乐、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矿物和岩石。我们将它们广泛用于建筑、装饰、化工、冶金、医疗等诸多方面。由于矿物岩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未来人类如何对它们进行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发利用,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认识各种各样的矿物和岩石,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珍藏的“世界岩矿标本”,因采自全世界五大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得名。它包括许多列入教科书的经典矿区和地层剖面的标本。众多产地因矿山闭坑、用地变更、岩石风化已经不复存在,致使许多标本现已成为稀世珍品。此套标本作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具有传奇的来历。它是1911年清华大学建校时利用庚子赔款从Ward’s Natural Science Establishment公司购得。在抗战爆发后,它随清华南迁,几经辗转来到昆明,成为西南联大地质教学的重要材料,抗战胜利后清华北归,这套标本被转赠给云南大学。1954年昆明工学院从云南大学独立出来后,这套标本也就随着地质专业来到了昆明工学院,此后一直作为昆明理工大学地质专业的重要教学标本使用至今,至今依然保存完整。一百多年来,它培养了一代代地质专业人才,见证了中国现代地质教育的兴起,是中国从屈辱到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

来自奥地利克恩顿州巴特布莱贝格(Bad Bleiberg,首次被世人发现的地点)的彩钼铅矿标本

采自于罗马尼亚的辉锑矿标本

来自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铁铝榴石(石榴子石)标本

注:本系列图文所有标本均属于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的“世界岩矿标本”,标本图片均由杨宇晨拍摄,海报由郑弼尹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