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Hi, mum)作为春节档最温情、最打动人心的电影,让许多人热泪盈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也好奇妈妈年轻时的模样,妈妈年轻时的穿着打扮。让我们一起回到属于妈妈的各个年代看看吧~

一、50、60年代:简单朴素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妈妈们穿着朴素,内心却拥有着崇高的信念,建设美好新家园。

1列宁装
尽管“列宁装”非常中性,基本上是黑、蓝、灰三色,却是当时最时髦的女装,很多女性穿列宁装时都会加上一条腰带,看上去朴素干练、英姿飒爽。

2布拉吉

就在举国上下的女性热衷穿着清一色工装时,一种名为“布拉吉”的连衣裙悄悄进入中国,才逐渐打破了这个单调乏味的衣着潮流。

布拉吉来自苏联,款式非常简单:泡泡短袖、简单的领、褶的裙身,且多采用碎花或格子面料。在一片刻板的工装汪洋中,布拉吉透露着青春少女的活泼气息,给女性着装增添了不少美感,所以深受当时中青年女性的喜爱。

3背带式工装裤
背带式工装裤,胸前有一口袋,以蓝或灰为主色调,里面一般搭配衬衫,适合工人干活时穿着,随之也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单品之一。

时过境迁,背带式工装裤依然屹立在时尚潮头,是时装史上经典不衰的单品之一。

4军装

直到60年代,一度流行的苏联风格衣服开始销声匿迹,军装开始成为最高时尚。

梳着两个“小刷子”,戴着军帽,一身标准的草绿色旧军装,腰间扎上棕色武装带,斜跨草绿色帆布包,胳膊上佩戴红底金色或黄色的袖章。那是当时很多女孩子梦想的样子,即使没有全套,半身也好,旧的也行,而且越旧说明资历越老。

二、70年代:蓝绿灰黑海洋被逐渐打破

70年代初,军便装依然是女装的天下。

70年代末,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大家才纷纷脱下列宁装、军便装,但蓝绿灰黑仍然是中国人穿衣的主旋律。

当时一些女孩子率先脱掉蓝灰外衣,换上色彩艳丽、款式前卫的服装,开始追逐服装新潮流,女性服饰真正有了焕然一新的局面。

1的确良

首先在面料特质上,“的确良”的出现让大家见识到了衣服居然可以没有一点“褶子”,免熨烫,易洗易干,完全符合“禁拉又禁拽,禁洗又禁晒”的标准。

在色泽上,的确良在如此挺括的同时还能如此鲜亮,尤其是后来各种花型不断面市,让街头突然流动起了色彩。更重要的是,进入了更多普通百姓家里,人们渐渐告别了“大改小、旧翻新,补丁摞补丁”的穿衣日子。

2格子衫

格子衫的种类也很多,一般根据格子大小、颜色搭配可以设计出多种款式,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衬衫。

三、80年代:潮人涌现

80年代是中国难以忘却的潮流年代。

80年代,是个色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的年代,可以说,80年代完全开启了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时尚,女性服装越来越开放多姿。

1喇叭裤

喇叭裤,也叫喇叭口裤。这是一种立裆短,臀低腰短档,紧裏臀部;裤腿上窄下宽,臀部和大腿部剪裁紧瘦合体,而从膝盖以下逐渐放开裤管,使之呈喇叭状的一种长裤。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喇叭裤将人臀部与腿部的曲线,清晰地勾勒出来,成为女性魅力的直接展现,加上厚厚的鞋底,让女性看上去越发的纤细、苗条。并有高高在上,营造出可望而不可即的效果。喇叭裤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的服装款式。

2红裙子

在那个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蓝黑灰的时代,红色强烈饱满的色泽不仅冲刺着眼球,更唤起了人们被压抑太久的对美和娱乐的需求。1984年上映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1985年上映的电影《红衣少女》,都反映出青年女孩对红的追求,街上也开始出现不少穿着鲜艳的年轻女性。

3健美裤
健美裤是一种黑色紧身踩脚裤,面料舒适有弹性,类似舞蹈裤,一时间风靡大街小巷,女人们几乎人手几条甚至多条。

4蝙蝠衫

蝙蝠衫,袖子大得出奇夸张,跟衣服侧面连在一起,张开双臂,形似蝙蝠。一时间,成了那个年代颇具代表性的流行服装,并且引发了后来一系列肥大衣服的流行。

四、90年代:港风来袭

到了90年代,时尚开始涌现各个街头。随着国家经济开始腾飞,内地与香港交往更密切,更多香港电视剧开始映入内地观众的眼中,引领一股港味潮流。
妈妈的服装暂时就介绍到这里了。有时间你可以翻翻妈妈的衣柜,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它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记录和映射了妈妈走过的青葱岁月,这个曾经年轻的姑娘,为了家庭付出和牺牲了太多,如果还有机会请再爱她多一点吧。

来源: 纺织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