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记载:“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为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即为大家熟悉的“大师兄”孙悟空。那么在现实世界中有没有和石头关系密切的猴子呢?事实上在我国南部山区,就生活着一类这样的“石山精灵”——石山叶猴。

“石山”

我国南部(广西、贵州和云南)以及东南亚的石山环境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所谓的喀斯特地貌,是指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的地貌。

这些石山环境与普通的山地环境可不同。喀斯特区域山岩嶙峋、土层浅薄,除了大量的钙镁元素外,其他元素极其缺乏,再加上喀斯特地表岩层渗漏强、蓄水能力差,导致地表水严重缺乏。简单概括,就是石头多,土少,地表缺水,土里钙、镁元素多、其他元素匮乏。

“石山精灵”——石山叶猴

在如此艰难的喀斯特石山环境中,却生存着一群可爱的精灵——石山叶猴。石山叶猴属于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而乌叶猴属可分为森林叶猴(forest langur)和石山叶猴(limestone langur)两类。石山叶猴类共有7个物种,全部分布于喀斯特石山区域,故通称为“石山叶猴”,这是一组濒危或极度濒危的非人灵长类。

我国的石山叶猴有两种,黑叶猴(T. francoisi)和白头叶猴(T. leucocephalus),黑叶猴除了两颊和颈部的毛发是白色外,其余通体为黑色,头顶有一撮直立起的黑色冠毛。白头叶猴外形酷似黑叶猴,但有所区别的地方是,白头叶猴的发冠、肩膀以及1/2的尾巴都是白色的。

有着“贝克汉姆”发型的石山叶猴,可不是出生就这么黑,刚生下来是非常漂亮的(名副其实的“美猴王”哦~),全身金黄色的毛发,依偎在母猴的怀抱里,乍一看,还以为是抱错了别人家的孩子(图1)。

图片

图1. 白头叶猴和幼仔(图来自网络)

舔岩石的“攀岩高手”

在严重缺水的喀斯特环境中,水分的获取关乎石山叶猴的生死存亡。它们只能通过舔舐裸露的岩壁和吸吮在清晨挂满露珠的树叶来获取水分。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钙元素,长期饮用这种高钙质的水源,使得石山叶猴受到强烈的高钙离子压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生态学研究组一直从事灵长类基因组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他们查询了黑叶猴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血液离子浓度,发现石山叶猴的血钙浓度明显高于人类、猕猴和食蟹猴(图2)。

此外,石山叶猴具有“攀岩高手”的美称,可能与它高血钙浓度有关。而人体内处于高血钙状态时,会出现手足搐搦,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障碍、木僵和昏迷。那么,为什么石山叶猴就能适应这种高钙环境呢?

图2. 血钙浓度(**P

来源: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