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声音三言两语:

牛牛: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乔贵宾主任医师竟然说茶水能杀灭新冠病毒?这么简单的话,大家喝茶不就行了?

冰海:是吗?但据我所知,他本人已经辟谣了。而且之前那条视频也是为了辟谣,但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掐头去尾,做成了谣言视频。

牛牛:好像是哎。怎么会有人吃这么饱,图啥呢?

冰海:图什么不知道,我不习惯猜测别人的动机。我觉得重要的是以后这类东西该不该信?

牛牛:让子弹飞一会儿?看看有没有辟谣?

冰海:可以当然是可以,但问题在于这太慢了。而且以那条谣言视频的传播力来说可能早就在父母群里传开了,而他们未必会接触到辟谣的信息。

牛牛:那该怎么办?

冰海:有条件的话,可以帮助父母辟谣,甚至不管他们有没有接触到谣言,先发辟谣的。

牛牛:那我们又该怎么认知这类新闻呢,有时候我们自己也难以分辨真伪吧?

冰海:那就顺藤摸瓜找信源呗。比如这件事吧,当我们看到了那个谣言的视频,面对这样比较惊人的,关系到我们重大决策的事情,我们就需要去看,这是哪个人说的?

牛牛:视频中有贴啊,是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乔贵宾主任医师@胸外科乔贵宾医生。

冰海:对,那就应该去他的原博中看一下,他是否真的有这么说过,而他又是做过了什么样的研究,或者找到了什么样的证据才会这么说。

牛牛:嗯,就这件事的话,一看他的原博就能知道,最初他拍的视频其实是为了辟谣。

冰海:对,但如果把这里的红茶,换成某某清某胶囊,你会信吗?

牛牛:那好像就不像红茶这么不可谱了,而且如果还是位专家说的话,那可信度就高了。

冰海:这你就错了,专家的话还是不足以证明有效性。你还是得看这位专家是通过什么样的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这个研究是否可重复。就这件茶水的事,我们追根溯源会发现某个日本的团队可能和某某清某胶囊一样,只是做了体外试验。

牛牛:体外实验有效,也不一定吃进去就有效,对吧?这个我知道。但是你也不能否认,可能吃进去真有效呢?

冰海:是不能完全否认。但是现代循证医学讲的是“谁主张有效,谁举证有效”,而如果没有吃了有效的证据,那就视同为无效。等有了新证据再改变观点,这就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牛牛:哦,也就是说,一切的结论最终都要找到这个研究最初的发布者,再看看发布者进行了怎样的研究,是吧?

冰海:对,论文的作用,用朴素的话来说就是“我通过 A 系列的实验,得出了 A 和 B 之间的因果关系。大家来看一看,我关于 A 和 B 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能用 A 实验证明?这其中有没有逻辑错误或者漏洞?还可以做一做和论文中的一样的A实验,看看这个实验能不能被重复?”更通俗的话就是,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被别的科学家挑刺,而别的科学家也很喜欢挑刺,毕竟不是所有同行都希望你先拿到成果的。

牛牛:哦,难怪许多科学圈的人总是动不动就说论文。像这种重复被同行评议,挑刺的东西,总是更可信些的。

冰海:是的,所以那些获得大多数科学同行认可的结论才是最靠谱的信源。至于专家说,或者没有获得同行评议、登载在小期刊上的论文,我们完全可以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再信也不迟。

牛牛:但我们不可能所有认知都建立在自己去查论文上吧?

冰海:对,这没有可操作性。所以我说,只有那些和生命健康比较相关的,或者会直接影响你生活、需要做出重大抉择的信息,你才需要尽可能查证一下信源,比如防疫这类。当然,这话又反过来说,其实喝点红茶没害,而且也不需要花多少钱的话,你喝了也就喝了。可能直接喝还比查证半天受益高呢,至少也更有可操作性不是么?

牛牛:可不能这么想,谣言就是谣言,我们作为科普人应该帮大家打爆各种谣言。

冰海:有理有理,我只是说,我们可以这样要求自己,但不能这样去要求别人。毕竟不造谣可以轻松做到,但不传谣的前提,要求人们对每一条自己传播的东西都无比细致地去核实,这既是没有底,也是很难做到的。

牛牛:嗯,重要的是让大家有这个意识,尽自己所能。

来源: 科学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