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总是那么模糊,片段却如此清晰,哗啦啦的流水在石块间欢快地流窜...此般情景不时在我的梦中呈现。

那尾瘦瘦的浅色身姿,在小小的激流中一闪而遁的身影牢牢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难以释怀。

你还记得见过的第一条鱼长得什么样吗?

它叫做什么名字呢?

青鳉(jiāng)

形态特征:体小,长形。背部平,腹部突出。口小,上位。眼大。无须,鼻孔1 对。无侧线。背鳍后移,靠近尾柄。身体背部正中从头后至背鳍基有一条黑线,体侧上部从鳃盖后缘至尾柄正中有一条黑线。

生活习性:小型鱼类,生活于水体表层。杂食性。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的淡水水域。包括日本、韩国、中国、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的淡水水域。

麦穗鱼

形态特征:体长,侧扁,头后背部呈弧形。头小,略尖。口小,上位,下颌稍长于上颌。无须。背鳍无硬刺。尾鳍浅分叉,上下叶等长。体侧各鳞片后缘具新月形黑斑。背鳍有暗色斜纹。

生活习性:小型鱼类,生活于浅水区。杂食性,主食浮游动物。

地理分布:我国中东部广泛分布,原为东亚土著种,现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引入。

高体鳑鲏(páng pī)

形态特征:体高而侧扁,呈卵圆形。口小,端位,口裂呈弧形。尾柄中央有一条纵行浅黑色条纹,并带有浅绿色光泽,向前伸至背鳍基部中点的下方。鳃盖后上方有1 ~ 2个黑绿色的斑块。

生活习性:小型鱼类,群居性强。杂食性,主要食藻类。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及海南岛。

小黄黝鱼

形态特征:

体小,长形,侧扁,腹部圆,口斜裂。体黄褐色,第一背鳍较短小,第二背鳍较长较大。尾鳍不分叉,呈圆扇形。体侧有10 多条黄褐色横带纹。

生活习性:小型鱼类,栖息于水体底层。主食小

鱼、小虾等。

地理分布:广布于长江、珠江、黄河等各大水系。

真吻鰕(xiā)虎鱼

形态特征:体长形,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宽大,吻圆钝。口端位,口大斜裂。唇肥厚。眼大,上位。背鳍2 个,分离。腹鳍愈合成长吸盘。体侧具不规则的黑褐色斑块,头部具蠕虫状暗色斑纹。

生活习性:小型底栖鱼类,多栖于沿岸浅滩。肉食性,主食小型无脊椎动物等。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的江河湖泊。

圆尾斗鱼

形态特征:体侧扁,呈长椭圆形。头较大,侧扁,吻短突。口小,上位。体侧暗褐色,有明显或不明显黑色横带数条,鳃盖后缘有1 蓝色眼状斑块,背鳍、臀鳍、尾鳍呈微红色。

生活习性:小型鱼类,栖息于静水环境浅水区。杂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等。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和黄河水系。

叉尾斗鱼

形态特征:体侧扁,口端位;胸鳍较长,后端尖圆,腹鳍互相紧靠;尾鳍分叉,上下叶鳍条外侧延长。体侧有10 余条蓝褐色横带纹,鳃盖后缘有一蓝绿色圆斑。

生活习性:小型鱼类,多生活于山塘等浅水地区。杂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等。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华 鳈(quán)

形态特征:体长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口小,下位,略呈马蹄形。须1 对,细小。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较硬。体侧具宽阔的垂直黑斑4 块。

生活习性:小型鱼类,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喜流水生活。杂食性,以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食。

地理分布:我国东部海河水系以南各水系有分布。

翘嘴鲌

形态特征:体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棱不完全。口上位,口裂几乎与身体垂直。背鳍具刺,臀鳍基部较长,无硬刺。

生活习性:大型经济鱼类,性凶猛,栖息于水体中上层。成鱼以鱼为食,幼鱼食枝角类、水生昆虫以及虾类等。

地理分布:黑龙江至珠江各大水系及台湾均有分布。

花斑副沙鳅

形态特征:体长,略圆,尾部侧扁。头长而尖,口下位,马蹄形。须3 对。头部有小花斑。体背和体侧有11 ~ 15 条横灰黑色带纹。尾鳍基部有一深褐色大圆斑点;背鳍、尾鳍有褐色斑点组成的波浪式条纹。

生活习性:小型底栖鱼类,昼伏夜出。杂食性,食水生昆虫和藻类。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淮河、黄河、黑龙江。

延伸阅读:

来源: 《中国原生鱼水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