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虽然是宇宙中极为常见的天体,但它与其它天体有着明显的区别,简单来讲,就是既强大又神秘。

黑洞的强大源于其无可匹敌的引力,而它的神秘也是源出于此。和宇宙中其它的天体一样,黑洞也有大有小,一个星系级的黑洞往往可以主导一整个星系的运行,几乎所有的星系中心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星系级的黑洞。就拿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来说吧,中心就存在着一个星系级黑洞,人马座a*。

人马座a*强大的引力带动周围的天体物质高速运转,从而形成了银河系的中心,也就是被我们称作“银心”的区域,而银心又带动外围的天体运动起来,就这样,整个银河系便有规则地运动了起来,而且速度相当可观。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猎户座旋臂之上,其围绕银心运动的速度达到了每秒钟240公里,我们很难意识到平日里看似恒定不动的太阳,运动速度竟如此之快,而且永不停息。

能够主导星系运行的星系级黑洞往往诞生于宇宙之初的物质密集区域,而比星系级黑洞小得多的恒星级黑洞则是由大质量恒星坍缩而来的。

随着大质量恒星的燃料消耗殆尽,核聚变所产生的向外扩张压消失,恒星便会在自身强大的引力作用下急剧坍缩,在经历超新星爆发之后形成一个黑洞。在黑洞的内部,由于引力过于强大,所以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物质向中心无限坍缩,所以理论上来讲,黑洞的实体不过就是一个密度无限大而体积无限小的奇点。无论是星系级黑洞,还是恒星级黑洞,它们的实体实际上都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小,指的其实是黑洞视界的大小。

黑洞的实体虽然只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但不同的黑洞,质量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而质量的差别就造成了引力的差距,于是就有了视界范围不同。

距离黑洞越近,所受的引力作用就越强,要摆脱黑洞,所需要的逃逸速度就越高,而当物体与黑洞的距离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逃逸速度就超越了光速,包括光在内,没有任何物质可以从中逃逸而出,所以这一部分区域就变成了完全不可见的,而这一部分的区域就被称之为黑洞的视界范围。在黑洞之外,是无法看到黑洞之内的事情的,因为我们能够看到东西,依靠的是光子在物体上反射之后进入我们的眼睛,而进入黑洞内部的光无法再次逃逸而出,自然也就无法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漆黑一片,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发现黑洞,完全依靠的是黑洞外部的无限光明。

黑洞内部虽然不可见,但黑洞之外却是无比的光亮,甚至于已知宇宙中最亮的光就是黑洞所发出的。

这是因为黑洞强大的引力不仅会让周围的物质高速运动,而且还会将它们撕扯拉碎,与此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光亮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而当黑洞周围没有任何可供吞噬的物质时,光亮便会消失,黑洞也就会陷入一种完全不可见的状态,所以说宇宙间存在的黑洞远比我们所看到的要多。

在黑洞之外,无法看到黑洞之内的景象,那么如果我们在黑洞内部又会怎么样呢?在现实世界,我们是永远无法进入黑洞内部的,因为任何物质在进入之前都会被撕扯拉碎到基本粒子的级别,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假设性的问题才更有意义。“在二层楼上能够看到怎样的风景”?没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亲自走上去看一看。但很多人都想知道“100层楼上的风景如何”,就是因为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机会站到如此的高度。

如果我们能够安然身处黑洞的内部,我们向外看和向内看,将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番景象。

向外看,我们会看到一片光亮,因为物质和能量受到黑洞强大引力的牵扯,会高速向黑洞内部冲来,大量的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一片光明。

如果我们调转身体,看向黑洞的中心,一切就截然不同了,我们所看到的和在黑洞外面看到的将会完全一样,也就是一片黑暗。因为所有的光子都在向黑洞中心冲刺,没有任何光子会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尽管奇点处云集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理论上是一个无比光亮的存在,但由于没有光子能够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片黑暗。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想一想却极为有趣,面对一个宇宙间最亮的事物,看到的却是一片黑暗。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sunmonarch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