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科普

透过科普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美丽。

各平台均有账号,欢迎关注。

水稻的一生

水稻在被种进地里之前,需要先进行晒种、选种和浸种。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增进种子内酶的活性,让种子生长得更快、更好。晒种过程通常要持续2-4天。选种则是通过风吹或者水浸,过滤掉种子中的杂质和不合格的种子(通常都会漂在水表面)。随后,经过挑选的优秀种子被浸泡在稀释过后的药水中,进一步杀菌消毒的同时,也让种子吸收足够多的水分,有助于后续的发芽。

▲晒种

▲浸水选种

▲浸种催芽

已经“冒了个头”的水稻种子通过有土或者无土的育秧技术,长成一株株秧苗。整个育秧过程一般持续30天左右。

为了让小秧苗们有更好的环境和更大的空间进行后续生长,我们需要人工将水稻秧苗移植到稻田里,这个过程叫做“插秧”。

▲传统的手工插秧

▲现代的机器插秧

刚进入新环境的小水稻会有点“水土不服”,生长停滞,叶片由绿转黄。这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遇到的第一个坎,如果水稻们适应了新的环境,它们会在吸收了新环境中的养分后努力扎根,长出新的叶片,由黄转绿。这一阶段称为“返青期”,通常都在一周以内,但它是水稻种植的关键时期,对水稻的后续生长和结穗有着很大的影响,通常需要额外施肥。

结束了返青,意味着水稻即将告别自己的幼苗时期,进入分蘖期。分蘖(fēn niè),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的地方长出分支。不止是水稻,同样属于禾本科的小麦、竹子、狗尾草、香茅都存在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会观察到原本只有一株水稻,突然变成了“好多株”,但其实,它们都是一个主茎上分出来的不同分支。这些分支之后都可以结穗。分支越多,结穗越多,产量也多。目前我国北方有种植13片叶的水稻,其单株分蘖数可达35-39个。而理论上,分蘖数是可以无限的。如何增加水稻的分蘖数,以获得更高的亩产量,是农业科学家们研究粮食增产的一个方向。

横向增长结束后,水稻就开始长个儿了。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它们将由原来的“高至脚踝”一直窜到半人高,根据品种不同,有的水稻只有半米高,有的则可以长到2米以上。这一过程叫做拔节。从种子萌芽到拔节的过程称为营养生长阶段,通常在45~65天,这一阶段的长短和水稻品种有着较大的关系。生长期短的水稻品种在较温暖的地区甚至可以实现一年三季的种植。

伴随着生长的,同时还有孕育。青绿色的稻穗不知何时出现在了细长茂密的叶片中,这标志着水稻的生长进入了孕穗期。这一阶段的水稻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当发育完全的稻穗从剑叶鞘内伸出,抽穗期开始了。

稻穗完全从叶片的遮掩中显露出来,意味着水稻准备开花了,是的,开花。尽管水稻的花非常不显眼,既没有艳丽的颜色,也没有张扬的外表,它甚至没有花瓣,花蕊也都被内外颖保护着,但它的每一朵稻花都将是一粒稻谷。

水稻是“雌雄同体”、自花授粉植物,它的一根稻穗上有200~300朵花,从稻穗尖开始开,一直到整个麦穗上的花都开完大约有一周时间,但每一朵小花,从开放到关闭其实只有一个多小时。从抽穗到开花的阶段大约持续15天,加上之前的孕穗期,一般在30天左右。

成功授粉的稻花会变成谷粒,里面会灌充一种白色、乳状的液体,用手挤压谷粒,液体会被挤出。这一阶段称为乳熟期。

再过几天,谷粒里的乳状液体开始变成一种柔软的的物质,再后来,这种柔软物质开始变硬了,稻穗上的谷粒开始由绿变黄,叶片也明显衰老。这一时期称为腊熟期。

到了最后的完熟期,每粒稻谷都饱满、结实、成熟,它们呈现出了象征着丰收的金黄色,并不粗壮的茎杆因无法承受住它的份量而“弯腰”、“低头”。“成熟的稻谷才会低头,那些昂首挺胸的往往内里空空。”从水稻身上,我们还能看到谦虚的美好品格。

乳熟期、腊熟期、完熟期统称生殖生长阶段,一般持续30天。

从金灿灿的稻谷,到白花花的大米 水稻已经成熟丰收了,然而从金灿灿的稻谷,到白花花的大米,再到送到我们的餐桌上,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传统农业中,需要人工完成收割、打谷、晒谷、清理、砻谷(lóng gǔ,去掉稻谷的外壳,可以得到保留米糠和胚乳的淡黄色糙米)和碾米(对糙米进一步加工,去掉口感较差的米糠和胚乳外壳,得到白色的大米)等过程,人力消耗大,效率较低。

▲收割

▲打谷

▲晒谷

▲传统砻谷、碾米

▲糙米VS精米

现代农业中,收割机、打谷机、打捆机、碾米机等等农用机械的发明,每一项都极大地提升了稻谷从收割到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以碾米机为例,稻谷被加工成精米和米糠两部分,精米就是我们吃到的白色的大米,而米糠同样富有营养,可以被用作动物饲料。

▲收割机

▲碾米机加工得到大米

▲碾米机加工得到的副产品,米糠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从我做起,让每一颗大米都能“善始善终”。

互动环节你所在的地区、你的家乡种植水稻吗?如果种,每年大约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与大家分享关于丰收的故事。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