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动脉粥样硬化的科普时,有一位老年朋友向华子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不能提前使用溶栓药,比如说上半年用一次药,下半年用一次药,把身体里潜在的血栓都溶掉,把血管清洗干净,从而预防血栓发生呢?

华子回答他,其实现在的医学科技并没有那么发达,还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清洗”身体里的血管。对于血栓性疾病来说,只有在发生的时候才能进行溶栓,提前使用没法达到清洗血管的效果。

一、“潜在的血栓”是什么这位老年朋友,提出了一个“潜在的血栓”的概念。可能很多人都与他的想法一样,认为血栓在形成之前,就如同是水管中积累的水垢,越积越多,最后堵塞了管道。所以在水垢积累多之前,想办法把它溶解了,就不会堵塞了。但实际上,这个观点是错的,人体的血栓并不是水管中的水垢。

人体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首先是动脉内膜的损伤,然后胆固醇从损伤处进入动脉内膜。进入内膜的胆固醇会造成炎性刺激,人体就会命令巨噬细胞对这些胆固醇进行吞噬。

如果吞噬的胆固醇太多了,巨噬细胞也无法分解。于是这些装满了胆固醇的巨噬细胞就会转化为泡沫细胞,沉积在动脉内膜中。越积越多的泡沫细胞,最终就形成了硬化斑块。这些装满胆固醇的泡沫细胞是黄色的小颗粒,看起来如同小米粥一样,所以被称为粥样硬化。

这些粥样硬化斑块就是血栓的基础,也就是所说的“潜在的血栓”。但是它们生长在动脉内膜之中,如果想把它们“清洗”出去,那就要先破坏动脉内膜。以目前的医学科技,还做不到在不损伤动脉内膜的前提下,清除粥样硬化斑块。

二、溶栓药物为什么不能预防血栓如果不对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因素进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会持续增长,造成血管的狭窄,最终会导致完全闭塞。但是斑块的进展的速度非常缓慢,从发现斑块开始,到它完全堵塞血管,通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只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就可以终止斑块的进展。

但是有些斑块不会老老实实地慢慢长大,它们本身可能很不稳定,在血压剧烈波动、动脉痉挛等诱因下,斑块就有可能发生破溃。斑块的破溃表面会刺激血液中的血小板发生聚集,进而血小板会激活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凝结,形成一张“网”,把血细胞“拴”在一起,形成血栓。会造成动脉堵塞,从而发生心梗、脑梗等血栓性疾病。

溶栓药物主要是指尿激酶、链激酶、纤溶酶、阿替普酶等药物,对纤维蛋白起作用,可以把处于凝结状态的纤维蛋白重新溶解,使血栓消融,恢复血管的畅通。但是溶栓药物只能用于血栓刚发生的初期,当时间长了,血栓会发生“机化”,也就是说血栓已经成血管长在了一起,溶栓药物就没有作用了。

也就是说,溶栓药物只对于刚刚凝结的纤维蛋白才会发生作用。在血栓凝结之前使用溶栓药物没有意义,而且容易引发出血的副作用,不能用于预防血栓。如果血栓凝结过久,就不会有效果。所以在脑梗、心梗发生时,使用溶栓药物抢救的“黄金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3小时左右,最长不能超过6小时。

三、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洗”血管如果想要“清洗”血管,预防血栓,需要怎么做呢?

第一,要对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因素进行干预,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都是常见的内膜损伤因素。所以要戒烟,对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控制。如果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这些指标达到正常,那么就需要尽早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慢性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在于其带来的并发疾病。虽然现在的医疗科技无法彻底治愈这些慢性病,但是合理用药可以控制慢性病的进展,就可以延缓或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不会对生活质量以及预期寿命产生影响。

第二,如果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对斑块进行“加固”,让斑块变得不易破溃。同时还可以使用抑制血小板的药物进行预防,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在斑块破溃的时候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避免激活纤维蛋白,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在生活中进行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少吃肉、多吃蔬菜和水果,并且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斑块,但是可以使斑块缩小,达到逆转斑块的效果。

总结一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在动脉内膜之中,在血栓发生之前,并不能使用溶栓药“清理”血管。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改善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损伤动脉内膜的危险因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预防相关的危险因素,才是保护血管、预防血栓的最佳方式。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来源: 药师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