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纣之前。《韩非子·喻老》说:“昔者纣为象箸。”箸,即是筷子。以象牙为筷,可见纣王生活的奢侈。一些古籍中,在“箸”字的左边加上了一个偏旁“木”,说明最早的筷子,主要以竹、木为材质制成。以后才有象牙、兽骨、玉石、金、银、铜、铁等材质制成的筷子;到了现代,因工业的发展,有了塑料筷子、铝合金筷子、人造水晶石筷子等等。筷子除名“箸”之外,还有许多称谓:“筴”“提”“挟”“筲”“筯”,不过主要称呼为“箸”。在古诗文中,“箸”出现的频率很高,如李白《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材质多样的筷子用哪种更健康?

琳琅满目的筷子,木质的、彩漆的、青花瓷的、不锈钢的、陶瓷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筷子更健康、更适合、更有资格来陪伴我们的一日三餐呢?

1、全陶瓷筷子

在我们挑选筷子的时候,陶瓷筷子是首选。它无毒无害、环保,遇高温不变形,表面光滑、不残留细菌、容易清洗和消毒,使用时手感好,夹食物时不打滑。

2、木质筷子和竹筷子

木质筷子和竹筷子无毒无害,也是所有筷子中价格最便宜的。但其结构疏松,使用久了,表面就不再光滑,会出现许多细小的凹槽,非常容易残留细菌,在潮湿的储存环境中容易导致木质筷子生菌、发霉,并随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的健康,洗涮不彻底也容易残留细菌和二次污染,所以应注意经常消毒,保持清洁。

3、塑料筷子

塑料筷子是一种化学制品,颜色艳丽、美观、价格便宜,但塑料筷子不宜高温消毒,受热之后容易变形、融化,遇酸、碱食品高温后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4、金属筷子

蛋白质在遇到重金属时会发生变性,金属在高温下及遇到酸、碱食品后,会有化学反应,所以在使用金属筷子时,不免有部分金属进入人体,会和人体的蛋白质结合发生变性,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当我们外出就餐时,也有不少人会选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其更卫生,殊不知一次性筷子隐患多多。隐患之一就是保质期,外出就餐时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日期、厂家信息我们往往是看不到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隐患之二是一次性筷子太白,可能经过二氧化硫熏蒸等化学处理,如果一次性筷子有刺鼻的气味一定不要使用。

筷子应该如何消毒清洁呢?

现代家庭使用最多的应该还是木质筷子或竹筷子,因此,建议一般家庭采用在锅内开水煮15分钟以上的消毒法;有条件的家庭建议使用消毒柜消毒法;同时也可以采用太阳下高温暴晒消毒法。在使用或清洗筷子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筷子之间因碰撞而留下的细小磨损,这些磨损会造成食物的残留,也会给细菌生存留下空间,形成清洗死角。因此建议大家定期更换筷子,最好半年更换一次。另外,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是筷笼的卫生和保洁,筷笼应定期清洗,并晾晒消毒,筷子清洗后尽量沥干并竖放。

正所谓病从口入,我们必须把好第一关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日常使用中,切勿选择强酸强碱洗涤剂;有条件的家庭中,筷子应该做到专人专用,防止细菌和疾病交叉感染;尽量减少筷子磕碰留下磨损和凹坑,防止食物残渣、油脂、洗涤剂残留,甚至细菌滋生。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