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科幻社

南京理工大学科幻社成立于2015年

是该校同学交流科幻之平台,

经过4年的发展,该社已累计拥有180多位社员,

促进了南京各高校科幻协会的交流,具有一定的校外影响力。

/

曹扬磊

南京理工大学2014级毕业生,

目前就读于中电55所,从事微电子方面研究

其在2015年创办南京理工大学科幻社并担任首任社长。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

曹扬磊:我是在2012年第一次接触科幻的,当时在医院陪护一个家人,闲来无事的时候去报亭买杂志看,当时买了两本杂志,一本是恐怖杂志,印象并不深刻。另一本是《科幻世界译文版》。

高校科幻:您是如何定义“科幻”的?

曹扬磊:我觉得科幻是一个很具包容性的概念,几乎每个人都能从里面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最开始喜欢上科幻,是因为12年8月的《科幻世界译文版》,上面有一个小说叫《宇宙过河卒》,那是一个非常硬核的科幻小说。后来我还接触过一篇短篇小说叫《浓雾号角》,这篇小说不以科幻概念见长,但是其中的意境让人动容。所以科幻更像是中国菜,它有各种菜系,也包含酸甜苦辣各种滋味,这也是它让我们始终热爱的原因。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社团的?为什么加入社团?在社团里您收获了什么?

曹扬磊: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南理工还没有自己的科幻社。当时招新的社团和学生组织排满了一条街,然而一条路找下去都没有发现科幻社。之后在学校里认识了几个同样喜欢科幻的小伙伴以后,我们在大二决定成立一个科幻社团,想要借着这个平台结识更多的朋友,同时也想和更多的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建立社团以后发现当初的想法太过单纯了,想要使一个社团维持下去是一件需要持续投入的工作。后来随着社团的发展,自己也不断的成长,当初建立社团的目的也不知不觉地实现了。

高校科幻:在创建和管理社团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曹扬磊:成立社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社团能发展到现在说实话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成立社团之初,我们到处寻找指导老师,但是很遗憾在学校里并没有老师有这个想法。所以社团在头两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大家最初的热情也在不断地消磨。要说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一方面是有小伙伴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另外也要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才能维持社团的生命力。最后要说一句,有大佬带真的能轻松很多。

高校科幻:您都参加和组织过哪些科幻活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

曹扬磊:我们最初两年只是自己闷头发展,每周都头疼要举行什么活动。我们自己有举行过蒸汽朋克风格的手工制作,科幻电影观影会,读书茶话会,还邀请了南工大的付昌义老师来做报告。要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观影会吧。那一次我们提前通知了活动时间和地点,然后等我过去以后发现,到场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于是只有我们两个人坐在会议室里看了一下午的电影。

高校科幻:对科幻协会以及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期待?

曹扬磊:希望社团能多与外界交流,最近几年大环境很好,要趁着这个机会多去参加活动,毕竟我们最初成立社团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大家交流的。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享受在科幻社的时光,热爱科幻的人都是热爱思考的人,这样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孤独,希望科幻社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丝温暖。

高校科幻:能简单地讲一讲现在的科研方向吗?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实际应用?科研会给您的创作带来一些灵感吗?

曹扬磊:我的专业是微电子技术,更细致的说是更高频率的集成电路。这个相关的技术更多用在国防领域,在雷达,卫星上应用很多。因为有很多的军事用途,所以我对于科技力量的认识更加深刻。科学是冰冷的,但是科技应该是有温度的,身为科研人员应该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避免技术给人类带来伤害。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我也会更多的思索这些方面,展现科技如果用在错误的方向,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高校科幻:假如不做科研,不写文章,您可能会去做什么?

曹扬磊:我想开一家书店,然后里面还可以打桌游,书店的装潢必须是克苏鲁风格的。最近很喜欢克苏鲁神话,这也是科幻的一个小众的分支。这个风格有一种叫做coc的跑团游戏,我觉得很有意思。如果不做科研,不写文章,我就可以没事儿看看书,然后叫上一堆小伙伴玩跑团了。

高校科幻:科幻迷很关注的的一个话题,男科幻迷找女朋友首选会是科幻迷吗?

曹扬磊:科幻迷不都是fff团的吗?你说呢?(笑)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曹扬磊:宇宙的最终答案不是42,有个神秘人告诉我其实是23333。

来源: 科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