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在后熟过程中释放大量乙烯,同时出现呼吸高峰,果实果皮转黄,果肉变软变甜,并产生挥发性香味物质,从而达到成熟可食阶段。随后果实各种生理变化仍在继续,侵染性病害发生为害,受伤症状显现,会大大降低香蕉的商品价值。本文介绍香蕉采收及采后保鲜技术,以提供参考。
一、采收技术采收前的水管理、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技术直接影响香蕉采后品质。香蕉果实含水量高,在后熟过程中容易裂果,不耐贮运,因此采收前7~10天停止浇水是保证香蕉耐贮运的前提。
-
采收成熟度。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采收季节、运输时间长短和贮运条件来确定香蕉的适宜采收成熟度。夏秋季采收、贮运时间长或常温运输时,采收成熟度要相对低。但果实果色浓绿,棱角明显高出,果面仍凹陷,果实不宜采收;果色青绿至浅绿,棱角较明显,果身圆满,横切面果肉白色至果肉中心微黄,适宜较远距离和较长时间贮运;果色退至黄绿色,基本无棱角,横切面果肉大部分变黄色,接近完全成熟,适宜近距离、短时间贮运,而此时采收的香蕉品质更好。
-
采收与运输技术。采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香蕉果实采收过程中的损伤程度。香蕉采收必须选择晴天进行。砍取香蕉果穗需2~3人完成,1人拿香蕉刀砍下果穗,另外1~2人扶住果穗以免着地损伤。索道采运是最先进的香蕉采运方式,能大大降低损伤率,但投资成本高,适宜在大型果园使用。手推车、三轮车、拖拉机等的车厢内做成双斜面加软垫的运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采后损伤,适宜于道路较宽、路面相对平坦的果园使用。而在种植面积小、地势高低不平的果园,多采用人工肩挑的方式。该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香蕉果实易受伤。因此,肩挑香蕉过程中,应保留套袋材料,直至脱梳前再去除为好。
二、采后处理技术1. 去轴落梳。运到处理场的香蕉放置于落梳架或放在地面铺设的干净软垫上,去轴落梳时用月牙形锋利落梳刀纵切,且尽可能减小切口面积。
-
修整与清洗。在果实清洗前,抹去果指上的残花,对超大型蕉梳进行分割,同时剔除畸形、病虫害、损伤或成熟度不一致的果实,并对切口进行修整,使切口平整光滑。在清水、0.1%~0.5%次氯酸钠溶液或0.1%~0.2%明矾溶液中清洗,去除果胶、残留物等。
-
防腐保鲜处理。香蕉贮运与后熟过程中,炭疽病、轴腐病、焦腐病等采后病害的发生常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变质,造成严重损失。防腐保鲜处理可用45%咪鲜胺水剂450~9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000~15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600~1000倍液等单剂或混剂浸果1~3分钟,再捞出吹干。
三、包装技术采用带孔的天地盖式瓦楞纸箱进行外包装,包装容量一般为10~15千克。将内包装打开放在瓦楞纸箱中,内包装使用0.01毫米的聚乙烯薄膜袋,袋内底层放1层吸水纸,并在袋内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吸收剂(如含饱和高锰酸钾的蛭石、珍珠岩等)或乙烯抑制剂(如1-MCP等)去除乙烯,抽真空至包装袋紧贴香蕉果面,扎口密封,再盖上盖。
四、贮运技术1. 常温贮运技术。在缺乏冷藏设备或气温相对低的条件下可采用常温贮运,但贮运环境必须阴凉、通风良好,果实堆码时地面设搁板,每箱排列整齐,垛间留通风道,以便通风换气降低垛内因自身呼吸产生的热量。在冷凉季节特别是气温低于12℃时则需盖塑料薄膜、草帘,关好门窗保温,但必须定时通风以免二氧化碳伤害。运输时同样注意车厢的通风换气和保温问题。另外,堆码时按“品”字形排列整齐,并要做好防晒、防雨、防寒和防冻工作。
-
低温贮运技术。为保持香蕉较好的品质,最好采用低温贮运。香蕉适宜的低温贮藏温度为12~14℃,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
-
气调贮运技术。香蕉果实用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利用其自身呼吸作用过程中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来达到自发气调的目的。
采用人工气调时,香蕉适宜的气体比例为2%~4%氧气,3%~5%二氧化碳,同时结合使用乙烯吸收剂(抑制剂)技术,可延长贮藏时间2~4倍。
五、催熟技术温度、湿度和乙烯浓度是决定催熟技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温度超过23℃,香蕉果肉先于果皮后熟,果肉软,品质差,果皮颜色暗淡,呈灰绿色,甚至出现“青皮熟”。而在14~20℃温度条件下催熟,果皮金黄色,而果肉较硬,风味较差,需在20~25℃温度条件下放1~2天后转为正常风味。湿度的高低影响香蕉果皮颜色、新鲜度和货架期等品质特性。湿度高,果皮易开裂,且易脱梳;湿度低,易失水,果皮色泽暗淡,伤斑更显突出。在果皮转色前,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而转微黄后,降为70%~75%,这是适宜的催熟湿度。乙烯是香蕉成熟过程中产生的催熟气体,外源乙烯加速香蕉果实后熟。打开包装袋,喷300×10-6~500×10-6的乙烯利溶液或放入1袋催熟剂再将袋口稍折,48小时后打开袋口,使香蕉在较低湿度下转色后熟,成熟后品质更好。
来源: 《农村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