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是不是最近伴随着”新冠病毒“爆炸性的知识输入有点茫茫然,总有新闻不断的耳边说我国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疫苗,但疫苗研制周期较长,我们正全力攻关!

那么疫苗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为啥我们需要这么久来”炼丹“?今天小编给大家来科普下这人民的希望——疫苗。

疫苗是指为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将病原微生物人工减毒、灭活或改造等方法制的自动免疫制剂。什么?没听懂?

让我们先从神奇的免疫系统说起,免疫系统是由数十亿的细胞组成的复杂军团,有士兵(巨噬细胞)、情报部(树突状细胞)、武器库(B细胞)。我们每天都会受到很多外来的攻击,这时往往会被免疫士兵单独处理,这种默默的奉献甚至不让你感到到任何不适。

但有时也会遇到有点棘手的情况,这时,情报部门的树突状细胞就会收集这批敌人的信息并激活T细胞,而T细胞会进一步激活我们的武器库—B细胞,从而释放出抗体。但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

每一次惨烈的战争过后,免疫系统里都会出现一种学霸细胞——记忆细胞。学霸会记录下敌人的信息,然后开始趴在课桌上“睡觉”。直到下一次这个敌人再次发动攻击,学霸才会立刻苏醒,开始指挥战斗并负责抗体的生产。

因为它的加入,会快速缩短军队响应的时间,极大提高了战斗的效率。所以有很多曾经被你的免疫细胞们干掉的病原体再也不会威胁到你了。而这个美妙的机制便是我们使用疫苗的基础。

所以,“每一次生病都是身体在升级病毒库”,一定程度上这个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你问过“身体”的意思么?直接打个补丁不行么?毕竟,有时候升级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直到英国一位叫做爱德华.琴纳的先生在1976年发明了疫苗——一种“欺骗”我们的身体产生记忆细胞的方法。

一般我们接种的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麻疹、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乙肝、狂犬病、流感),类毒素疫苗(破伤风、白喉)等。

减毒活疫苗,其核心词汇是“活的”。试想一下,没什么比能够反击的敌人更能锻炼一支军队。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毒性减弱,但保持了其免疫原性,可刺激产生终生免疫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像麻疹疫苗这类疫苗我们一生只需要接种一次,但活的病原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致病的风险,万一病毒赢了呢?

而灭活疫苗安全性好,无再次致病风险,但免疫力可能略受影响,如乙肝疫苗,我们可能需要多次接种,免疫系统才能记住敌人的”庐山真面目“,但这类却是”性价比“很高的疫苗了。但有的病原体突变快,如流感病毒,经常”整容“整的妈妈都不认了,所以需要经常更换组分才能具有保护作用。

为啥叫”人民的希望“呢?疫苗不仅可以消灭天花这样的烈性传染病。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免疫接种疫苗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另外还有一类人是没有办法接种疫苗的,比如免疫系统缺陷或异常的人群、孕妇等,他们只能“裸奔”了么?这类人群需要依靠“群体免疫”来保护自己,通俗点说,就是周围的人都接种了某种疫苗,那么这类人群即使不接种也是安全的。所以疫苗在预防疾病发生过程中作用巨大。

既然疫苗的作用如此巨大,面对这次2019-nCov如此来势汹汹的病毒,那我们这”人民的希望“什么时候能面世呢?小编作为科研圈的一个小宣传员告诉大家,这疫苗的研发非一日之功,也需要经过层层把关才能真正用于临床。

首先,我们这疫苗的研发需要确定并设计有效成分,也就是找准能够让我们免疫系统记住和打击的那个敌人头目。其次我们还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等一系列评估,确保它能够有效的引发我们的精准打击且不伤害我们”自己人“。

这一过程往往要花费数年,需要大量的科学家投入巨大的时间和费用,因此像SARS、埃博拉等疫苗的研制也明显滞后,疫情爆发期一过,我们临床试验人群也难以寻觅。尽管如此,小编相信我们”中国速度“的科学家们也一定会攻克难关,为我们寻找到这”人民的希望“!

作者: 李亚男 吴帆

配图: 吴帆

来源: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