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凌晨,中国消防界的泰斗李采芹先生仙逝,留下的是他多产的书斋“架雨轩”。这“架雨轩”是为何意?从何而来?说来这还有一段消防文化轶事呢。

1989年,李采芹和王铭珍两位先生合著的《中国古建筑与消防》。

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古建筑消防的专著,古建筑研究元老单士元为该书题写了书名,著名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作了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和诗人赵朴初又欣然命笔,题写了扉页。

不难发现这些老前辈们对这本书的出版倾注了莫大的热情和关心。这里着重谈一谈赵朴老题写的扉页诗,全诗如下:

望云裁构,笼霄建宇。

方镜星离,园珰月聚。

梓匠倾思,林衡授矩。

画拱栖烟,文轩架雨。

赵朴老的题词用的是古典文学中的“骈体”, 全诗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含蓄精练,韵味深长,为《中国古建筑与消防》增色。李先生品味这首诗,越品越觉得意境深邃。这首骈体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

李先生曾作一番试解。

“望云裁构,笼霄建宇。”意为望着天上彩云,想象云的神采,进行建筑的设计,使殿宇楼台犹如云间仙境中的琼阁一样,笼罩在云霄之下。

这句是说我国的古建筑如同神话传说中的灵霄宝殿一样巍峨雄壮,同时也揭示了古人在设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楼宇时,其构思的源泉和浑然天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方镜星离,园珰月聚。”“方镜”、“园珰”都是古建筑上的装饰物,“园珰”即檐口的瓦当。这句的意思是,古建筑上晶莹透亮的方镜像是离开了星座的星星,整齐排列的园珰浑似天上的皓月,看上去就像是人间有许多个月亮聚集在一起,勾画出了我国古建筑的瑰丽华贵。

“棒匠倾思,林衡授矩”。“梓匠”, 本指木匠,这里指的是古建筑设计人员和建造古建筑的工匠:“林衡”, 古代官名,据汉唐学者研究认为,“林衡”是掌管平原森林巡查守护的官员,这里可引伸为管理建筑的官员和守护者;“矩”, 一种量化角度的工具,此则喻为法度。

全句的意思为,古建筑设计人员和建造工匠们,为古建筑的建设倾其全力,费尽心思,而有关管理古建筑的官员又教授给人们一种保护它的法度。

《墨子·公输》记载:“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轩舆,而欲窃之。”“架雨”意思是架起雨幕。

这句猛一看略有些难解,但仔细揣摩却又觉得妙不可言,赵朴老用“文轩”这个很有文意的词语,赋予其消防车、消防工作的意思,特别是赵朴老是为《中国古建筑与消防》一书题诗,所以也就把古建筑与消防这类有关消防出版物一齐喻之。

全句的意思就是,古建筑的雕梁画栋之间,栖息隐藏着烟火,严重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书中所描写的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在烟火中灰飞烟灭,销踪灭迹。

现在好了,大家都来重视古建筑的安全,又有了普及消防知识的读物,犹如在古建筑上架起了雨幕,火有了克星,古建筑的安全有了保证。

李采芹先生对赵朴老的题诗试解以后,为了进一步把握赵朴老的题诗内涵,又专程拜访了同济大学著名的古建筑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

笔者与当时《上海消防》的编辑赵岳雷先生随同前往。在陈从老家中,陈从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李先生把自己对赵朴老题诗的理解是否得当,请教于陈从老,陈从老听后表示十分赞同。

当时,我们除了谈赵朴老的这首诗,陈教授还谈了许多对消防的看法,他把消防工作比作医生对病人的预防工作,不要生了病再找医生,而要预防在先。生了病即着了火,再救就可能来不及了。

李先生从陈从周老先生处归家以后,越看赵朴老的题诗越觉得赵朴老的良苦用心和他对中国古建筑的深切关怀之情。

短短的四言八句,充满了赵朴老对古建筑的热爱,盛赞其雄伟、瑰丽,对建造者、保护者的功绩给予表彰;

对如今古建筑面临的火险隐患产生了无限忧思,从而对加强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寄予厚望,希望加强保护,使古建筑免于火患,永远传之后世。

把一生主要精力都献给消防的李先生,为赵朴老对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拳拳之心所感动,遂取赵朴老题诗中的“文轩架雨”这句,选定三字作为自己书房称谓,即叫“架雨轩”, 并请赵朴老题字斋名。从此李老在“架雨轩”潜心论著消防书籍,一发不可收。

他在“架雨轩”里主编了大型文献资料工具书《中国火灾大典》、《中国消防通史》等。

在《上海消防》扩版试刊,李老应李刚、王瑚两位主编盛情之邀,开一消防文化历史专栏。共商之后,栏目取名为“《架雨轩》丛谈”, 旨在介绍中国消防历史,弘扬中国消防文化,古为今用,以飨读者。

如今,赵朴老从周老和李老都已作古,但他们对中国古建筑防火的赤诚之心,将永远鼓励我们为消防作出贡献。

END

文|范强强

来源: 消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