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蛟龙LVT 二战期间,在美军中活跃着一支支专门用于登陆作战的部队,其主要装备就是被称为“水上蛟龙”的LVT履带式登陆车。LVT的出现,提高了登陆作战中“从舰到岸”这一重要阶段的推进速度,保证登陆作战的连续性,使“两栖作战重新成为一种理想的作战形式”。

▲ 由LVT-2(A)改装的“水牛”两栖登陆炮车。

LVT的外形“像车又像船”,使它成为两栖作战的“理想平台”。从LVT1“鳄鱼”、LVT2“水牛”到LVT3、LVT4、LVT5,美国共生产了18 621辆LVT系列两栖战车。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争夺战中,在诺曼底登陆和强渡莱茵河的作战中,大批LVT用于运送军用物资、人员以及火力支援。

▲ 美军的LVT(A)4两栖突击车。

半轮半履亦风光 一种非轮非履、半轮半履的装甲车辆,在二战期间曾风光一时。这就是轮-履合一的半履带式装甲车。这种特殊的武器平台“前部看像汽车,后部看像拖拉机或装甲车”,起推进作用和主要承重作用的是后部的履带,前部的轮胎起部分承重作用及用于转向。

▲ 美军在二战时期使用的M3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

其战斗全重一般为10吨左右,属于轻型装甲车辆一类。它的越野能力比军用卡车要强得多,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轮式和履带式车辆的优点,这也是它能红极一时的原因。美国生产的M2/M3/M5/M9各型半履带式装甲车,总数高达41 169辆。德国生产的Sdkfz250/251型半履带式装甲车共14 852辆,有20多种变型车,包括火箭发射车、反坦克战车、喷火装甲车、工程车等。它们几乎参加了二战中德军的每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二战后,以色列军队的半履带式装甲车一直用到第四次中东战争。

▲ 德国在二战时期使用的Sd.kfz251/6型半履带装甲指挥车,以Sd.kfz251型半履带式装甲车为基础改装。

炮兵武器

正是在二战中,炮兵获得了“战争之神”的美称。二战期间,德、日、苏、美、英五国生产的各型火炮超过260万门,是坦克数量的10倍!炮兵武器中高手如林,这里只点击两种身手不凡的火炮。
威震敌胆的“喀秋莎” 二战期间,苏联成功研制了“喀秋莎”火箭炮。它的正式名称叫BM-13式132毫米多管火箭炮。对于“喀秋莎”火箭炮,许多兵器爱好者耳熟能详。“喀秋莎”的威力在于,以多门火箭炮齐射的方式突然开火,集中打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方阵地倾泻成千上万发炮弹,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 苏联BM-13“喀秋莎”火箭炮的示意图。
一代炮王-“多拉”大炮 德国人在二战期间制造的“多拉”大炮,堪称是“战神中的巨无霸”。它的战斗全重高达1 350吨,火炮口径800毫米,光是榴弹的弹丸就有4.8吨。参与火炮射击和指挥的有1 420名官兵,再加上防空、警卫和维修人员,共有4 000多人“伺候”它。

▲ “多拉”型800毫米铁道炮的CG模型。

它的平台是专门研制的柴油机车,还要专门建造双线铁轨。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攻防战中,德军久攻不下,于是把“多拉”大炮调来。德军共向塞城发射48发炮弹,使塞城变成一片废墟,连深藏地下的弹药库也未能幸免。“多拉”大炮虽然“力大无穷”,但是笨重、机动性差、寿命有限,是它的致命弱点。

▲ 1945年,美军在德国希勒斯雷本试验场发现了“多拉”大炮的一根备用炮管。一名美军士兵从容地钻到800毫米的炮管中,面带笑容。战地记者按动快门,留下了一张极其珍贵的历史照片。

轻武器
尽管在二战中轻武器的作用已经退居其次,但是,它在战场上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机枪、步枪、冲锋枪成为近战利器;火箭筒、无坐力炮成为打坦克的英豪;“三八大盖”、“歪把”机枪成为日本鬼子“送给”八路军的“礼物”;扔手榴弹、拼刺刀成为步兵肉搏战的最后拼杀。在这里,仅点击二战中出现的两种新型轻武器。

▲ 日军大正十一年式机枪组射击训练。

“巴祖卡”火箭筒 它的正式名称叫M1式60毫米火箭筒。1942年的北非战场上,德国鬼子的坦克还逞威一时。当时,盟军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还不足以对抗德军的Ⅲ型和Ⅳ型坦克,急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 二战中,美军第9步兵师的士兵手拿火箭筒,左侧是M1,右侧是M9。

为此,美军迅速将新研制的反坦克火箭筒运抵北非战场。一用,还真灵。这种形状像乐器巴祖卡(Bazooka)的火箭筒,和后来运去的M3/M4中型坦克一道,给德军坦克以沉重打击。它也获得了“巴祖卡”的俗称。它可以单兵携带,肩抗发射,垂直破甲厚度127毫米。有了它,盟军的步兵可以伏击坦克,而不再是束手无策。

▲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B·伯恩斯手持巴祖卡乐器与手持巴祖卡火箭筒的士兵合影。

“铁拳”无坐力发射器 受巴祖卡火箭筒的影响,德国也于1943年研制出一种便携式无坐力炮,称为“铁拳”式无坐力发射器。它堪称是步兵使用的最早的无坐力发射器,武器全重5~7千克,口径30毫米,发射超口径破甲弹(弹径100~150毫米),有效射程3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100~180毫米。其装备数量达几十万具。德军的“铁拳”也使盟军的坦克遭到不小的损失。

▲ 德军的“铁拳”无坐力发射器。

尽管“巴祖卡”和“铁拳”等在反坦克作战中是“唱配角”的,但是它们在二战中的成功应用,为二战后50~70年代轻型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来源: 《兵器知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