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镇馆之宝,小编带大家认识号称”中国第一龙”的恐龙,它就是来自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的黑龙江满洲龙。

大家好,我是黑龙江满洲龙,拉丁文名字是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我生活在距今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是恐龙家族的晚辈。

黑龙江满洲龙特征卡通图

图片提供: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

我高约4.5米,体长可达8米,是鸟臀目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的一员。鸭子似的扁平嘴是我们鸭嘴龙科的典型特征。嘴里数百颗棱柱状小牙齿,使我能更好咀嚼植物,当上层牙齿磨蚀殆尽,下层的牙齿就会长上来补充。而我头顶的中空冠状头饰则是我们赖氏龙亚科的亮点。

黑龙江满洲龙生活环境复原图

图片提供: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

我前肢很小,悬在身体上部,只能用来抓取小枝叶,但是我后肢和尾巴很粗壮,构成了一个类似于三脚架的结构,以支撑我壮硕的躯体。当我受到肉食恐龙攻击时,也可以靠这粗壮的腿跑入深水中避难。

黑龙江满洲龙复原图

图片提供: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

至于为什么我敢号称“中国第一龙”呢?那得从20世纪初说起。1902年沙皇俄国陆军上校马纳金(Manakin)在黑龙江嘉荫白崖一带(现嘉荫县恐龙山)从渔民手中收集了几块骨骼化石并做了报道,这一发现引起了俄国地质学家的关注。

黑龙江满洲龙所在地层剖面

摄影:冯向阳

从1914年起,俄国地质学家A.N.Krishtofovitsh和W.P.Renngarten等在该地区进行了标本采集,后将所发现的标本运回圣彼得堡。1925年Riabinin对这些骨架标本进行了初步描述,化石归入Trachodon属中,命名一个新种Trachodon amurense。1930年,Riabinin重新对标本进行了详细描述,建立了新属Mandschurosaurus, 没错,就是我的拉丁文名,这就我被发现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咱中国人自己发现的,但我仍是中国境内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第一种恐龙,比1938年中国人自己发现、研究并命名的许氏禄丰龙还要早,所以我算是“中国第一龙”了。

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的黑龙江满洲龙骨架模型

摄影:冯向阳

如果大家想目睹“中国第一龙”的风采,欢迎来黑龙江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哦!

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馆庆展示标本:黑龙江满洲龙尾椎骨、舌骨、乌喙骨、头骨、牙床、趾骨、坐骨、荐椎、齿骨化石

标本提供: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

摄影:冯向阳

资料提供: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

资料整理:谭锴

策划:周艳、周向科

艺术设计:乐圆

来源: 自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