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底数据,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1.16亿人,全球排名第一,但真正了解糖尿病的机制和达到理想控糖效果的人少之又少。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邹大进教授介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人血糖不达标。

大多数患者的高血糖控制不佳是因为没“照顾”好这个激素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都是2型糖尿病。血糖升高的原因其实各有不同,目前来看至少有三大方面的原因:一是胰岛素缺乏,必须补充胰岛素,这类约占20%;二是体重超重较多,导致出现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水平很高,但起不到降糖作用,这类也占约20%;

第三种高血糖的原因更为普遍,大约60%的患者是出现了肠促胰素减少,肠促胰素不足时,血糖就会失去控制。邹大进教授介绍到,肠促胰素分泌到血液后,会被一种叫做二肽基肽酶-4(DPP-4)的酶分解,这时候可以通过使用DPP-4抑制剂来抑制这种酶,可以减少肠促胰素的失活,让它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

管好肠促胰素,宜加用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的降糖效果是一种生理降糖,仅需调动自己内源性的降糖机制来控制血糖。通过调控肠促胰素的水平,DPP-4抑制剂还具备以下优势:

不造成低血糖:仅调动内源性降糖能力,通过肠促胰素来促进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而胰岛素分泌多少由体内血糖水平决定,从而可以避免因为胰岛素过量、降糖过度而造成低血糖的危害;双向调节:通过肠促胰素不仅能够调节胰岛素,还能调节胰高糖素,同时参与降糖和升糖两种调节路径,帮助血糖维持在稳定状态;用药便利:大部分DPP-4抑制剂仅需一天一次,空腹服用或餐后服用皆可,服药的便捷性大大提升。

邹大进教授推荐,如果患者的高血糖源于肠促胰素降低、且适合使用DPP-4抑制剂,那就应该在胰岛功能尚佳的时候及早使用,如果拖延病情到胰岛功能损害较重,DPP-4抑制剂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同时邹教授也强调,使用DPP-4抑制剂应长期坚持。有些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药物,在服用几年后会出现降糖效果变弱的情况,导致血糖水平逐渐回升。DPP-4抑制剂则具有长期有效的特征,研究证实,DPP-4抑制剂和二甲双胍联用,可以长年维持血糖的平稳状态。

降糖要达标,更需根据患者特点选药

DPP-4抑制剂的优势不仅在于生理性降糖,它的适用人群也非常广泛,老年人和年轻人都可以使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糖时往往会面临几大难题:1. 对低血糖尤其敏感,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能会危及生命;2. 爱忘事,一天内多次、按时规律服药常有疏漏,以阿卡波糖为例,很多人难以做到一天三次按要求服药;3. 很多人合并多种病症,脏器功能损害多,对药物的安全性要求更高;4. 同时在吃降压药、降脂药等其它药物,可能会造成药物间相互作用。

对于老年人的控糖挑战,DPP-4抑制剂的优势非常明显:

DPP-4抑制剂不会引起低血糖,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无疑是一道安全的保障;很多DPP-4抑制剂仅需每天一次,不需要在三餐前后多次服用,减少了漏服的可能;安全性高、脏器损害和肠胃不良反应少,肠道、肝肾功能不佳的老年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这类药物;DPP-4抑制剂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少,合并心血管疾病等老年常见慢性病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

当DPP-4抑制剂和二甲双胍联用时,还会强强联手,患者体重增加的风险也会降低。邹教授介绍到,由于DPP-4抑制剂在长期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上的优势,国内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疗共识把DPP-4抑制剂作为老年患者的控糖基础用药之一。

除了老年患者,DPP-4抑制剂也适合年轻糖尿病患者使用。中国的糖尿病患者里有将近一半在45岁以下,他们生活节奏快,忙碌起来吃饭不定时定餐,按饭点定时服药、按吃饭的进食量来评估用药量往往难以实现,DPP-4抑制剂只需每天服用一次,更贴合年轻人的生活节奏。

个性化选药很关键,价格非唯一标准

如今,口服降糖药的选择五花八门,很多专家强调,选择用药应首先明确出现高血糖的原因,根据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血脂、肝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选择更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用药选择中,价格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近来一些口服降糖药进入国家带量采购名单,药物价格大幅降低,无疑让更多老百姓受惠。但邹教授强调,价格不是选择药物的绝对依据,还是要以实现控糖为根本目的,根据患者高血糖的成因,选择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给患者带来真正的临床获益。

来源: 首发:健康中国-上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