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类是体表被毛、运动快速、胎生哺乳的恒温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类群中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群高等动物。因为兽类最突出的特征是哺乳喂养后代,所以称为哺乳动物。澳洲最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虽然是卵生,但成兽用乳汁哺育后代,所以也是兽类。
兽类的身体:
兽类的身体大小和外部形态是脊椎动物中变化最大的一个类群。典型的兽类有头、耳、颈、四肢、躯体和尾。但因生活环境的差异,外形和大小有很大的变化。体型最小的睡鼠仅重几克,体长不过几厘米,具有典型兽类的外形。而蓝鲸外形似鱼,长达几十米,重90多吨。这里的几种兽类形态图,可以帮助你认识了解兽类身体的名称和它们外形变化。
兽类大家族:
兽类凭借相对发达的智力和感觉能力,有效的繁殖方式,成功地演化到今天,分布几乎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在人类居住的城镇乡村,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阴暗潮湿的热带丛林,还是辽阔无边的海洋,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冰天雪地的极地,我们都可以发现兽类的踪迹。兽类的种类在脊椎动物中排在鱼类和鸟类之后。全世界有兽类4000多种。中国有兽类类400多种。
兽类的生活环境和外形变化:
兽类种类繁多,形态变化很大。适应陆地生活,吃植物的兽类,一类向快速奔跑型演化,四肢细长强健,能长时间飞奔,如野马、羚羊。另一类朝体积增大的方向发展,如大象、犀牛、野牛。完全适应水中环境的鲸和海豚,身体变成鱼形,前肢和尾变成鳍状,后肢退化消失。半水栖的海豹、海狮、水獭外形象鱼雷,趾间有蹼连接,适合划水。善于打洞穴居的动物如鼹鼠、竹鼠,身体成圆柱形,眼睛和耳朵退化,行动缓慢。在树上攀援的灵长类动物不仅四肢灵活,有的种类尾巴发达,帮助动物在运动时保持平衡,或抓握树枝。鼯鼠四肢间有皮肤膜相连,可以滑翔。蝙蝠前肢变成了翅膀,成为兽类中真正会飞行的动物。
兽类的捕食:
兽类的捕食多种多样。凶猛的猫科动物有发达的犬齿和可以伸缩的利爪,大多采用潜伏突袭,等猎物走近突然发动攻击。犬科动物依靠敏锐的嗅觉和耐力,集体出动,长时间追逐猎物,以众凌强。水獭、海豹在水中依靠快速游泳捕捉鱼类。穿山甲挖开蚂蚁洞,用有唾液的细长舌头粘捕蚂蚁。灵长类动物用灵活的前肢摘取野果、树叶。大象活动灵巧的长鼻子象手一样,用来卷取青草、树叶,也能吸水。蝙蝠在飞行中张嘴捕捉飞虫。熊猫则以竹叶为主要食物,成了“和尚”。
兽类的运动:
兽类的运动方式有行走、奔跑、跳跃,攀援、游泳、潜水、飞行、滑翔。鲸和海豚是兽中的游泳高手。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各种羚羊、野马、野驴善于长时间快速奔跑,活动在高山上的岩羊、班羚等动物特别适应在悬崖峭壁行走跳跃。灵长类动物适合在树上活动。蝙蝠则发展出在空中飞行的能力。鼯鼠类动物除了善于爬树外,还可以借助四肢间的皮肤膜滑翔。鼹鼠几乎终身在地下洞穴中活动,虽然善于掘洞,但已丧失迅速移动的能力。
兽类的感官和通讯方式:
兽类的视觉同鸟类相比,很不发达,有些兽类仅能分辨很少几种颜色,有的干脆就是色盲,但夜间活动的兽类,大多具备极好的夜视能力。兽类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同伴之间大多靠嗅觉进行联系。有些兽类将自己的粪便、尿液排泄在固定地点,或把腺体泌物涂抹在树干上,传递划分领域、寻找配偶的化学信息。叫声在很多兽类中也是重要的通讯方法。长臂猿每天清早要大声啼叫。狼在夜间用悠长的嚎叫联络同伴。生活在海洋中的鲸和海豚有特殊叫声。海豚还用超声波来侦察周围情况。蝙蝠在黑暗中完全依靠“听觉”来观察周围环境和捕食。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