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镇馆之宝栏目,小编带大家认识了甘肃地质博物馆的巨齿兰州龙——长着巨大牙齿的恐龙。今天呢,我们去认识一位长着长脖子的恐龙,它就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

大家好!我是合川马门溪龙,我的学名是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我的名字是由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起的。1957年的时候,四川石油勘探队在重庆市合川区发现了我,并把我挖掘了出来。

合川马门溪龙复原图

合川马门溪龙化石

我属于蜥脚类恐龙,用四足行走。我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脖子特别长。我的身长22.3米,高3.5米,而我的脖子就有9.8米,有19节颈椎,脖子长度是长颈鹿的3倍,快到身长的一半了。

我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喜欢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在植物茂盛的湖泊、沼泽地区活动。我的体重可达40—50吨,每天要吃大量的植物,因为我吃素,并且性格温顺,大家称我是恐龙界“温柔的吃货”。

1957年合川马门溪龙的发掘现场

我有很多兄弟姐妹,比如广元马门溪龙、中加马门溪龙、建设马门溪龙等等,大家可不要认错哦!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话,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打个卡吧!

资料提供: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策划:周艳

编辑:周向科

配音: 郭雯、饶志雄

艺术设计:乐圆

音频制作:张维

来源: 微信公众号:自然科普